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逐步推进,农业农村经济正进入结构升级、方式转变、动能转换的平台期,目前许多农村存在农业创新驱动力不足、农业产品竞争力不强等矛盾和挑战,制约着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质效。
一是加快土地流转,释放土地活力。既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更要保障农民最大利益,通过学习培训增强农民在土地流转的识别能力,使其真正成为平等的参与主体。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土地是否流转、价格如何确定、形式如何选择,均由农户根据市场变化自主决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干预,使优先保障农民权益成为“铁律”。同时引导群众“通过流转土地、基地务工”等多种方式增收,形成一个基地带动一批农户致富的“链条效应”。
二是调顺调优产业结构,以产业融合促进城乡融合。以市场为导向,探索“种养加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农业模式,延伸产业链条,促进农产品转化增值,重点培养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并做大做强。依托人才引进政策,重点扶持农民工、大学生、农业科技人员等返乡下乡创业。支持发展乡村旅游、农业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有效借助农村电子商务提升农业经济发展新动能。
三是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从基层一线深入挖掘新型职业农民,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农业等实际需要,聘请农业技术专家,分期分批对农民进行农业先进技术培训,储备乡村振兴战略人才,使其掌握新型农业技术,不断提高运用科技致富的能力。同时,促进农业院校与农业企业、种养殖大户“联姻”,扶持特色农业发展试点建设,引导农民在生产中采用新的农业科技,发展高产、高质、高经济效益的农产品,推广良种良法,提高农业经济科技含量。
四是积极培育龙头企业,推动产业做大做强。要围绕
主导优势产业,按照扶大、扶强、扶优的原则,扶持培育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大力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要整合资源、联合企业,推动优势产品向优势企业集中,优势企业向优势市场推进,打造优势产品和优势品牌,逐步实现向品牌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