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讲堂座谈嘉宾、黄陂区畅享荣达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兰燕红。
兰燕红说,为提升秋冬种农田产出效益,合作社今年引进了一套“油菜毯状育苗+机械移栽”装备,开展试验示范,成功解决了稻油轮作茬口紧张难题。“油菜毯状苗机械化高效移栽技术改变了传统裸苗移栽方式,通过工厂化集中育苗,1台高速移栽机8天就完成了400亩移栽面积,新增一季油菜可增收近30万元。同时,与机械直播相比,油菜毯状苗机械化高效移栽可抢回农时30天左右,每亩净增效益140—150元。”兰燕红测算。
据介绍,目前全市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突破79%,小麦、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已达86%以上,水稻、小麦产地烘干率分别达到78.1%和90%,主要农作物生产已基本实现机械化。同时,武汉在适宜区域全力推广油菜毯状育苗+高速移栽机械化新技术,引导农户优化种植模式,提升油菜机械化生产能力,让稻、油两种作物无缝衔接,带动全市的中晚稻区、双季稻区、再生稻区约20万亩油菜生产,让“冬闲田”变成“效益田”。
“动动手指就能种地管田”的科技感,在武汉乡村大讲堂上,蔡甸区金丰公社农业公司负责人郑飞也感触颇深。
大讲堂座谈嘉宾、蔡甸区金丰公社农业公司负责人郑飞。
郑飞告诉网友们,近两年来,随着智能农机的推广应用,特别是无人机水稻飞播、植保等技术的成熟应用,极大节省了用工和时间成本,提高了农机作业效率,为我们企业持续流转土地、开展粮食规模化生产,并为周边农户提供“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作业一条龙服务,增添了底气。郑飞向网友们举例,以往1500亩土地,用传统方式耕种,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才能完成,全程机械化耕种后,时间可缩短至半个月内。2021年金丰公司托管土地面积近1.5万亩,2022年达到了2万亩,生产规模扩大了,让更多农民摆脱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辛苦。
“农业信息化融合发展将不断迈出新步伐,更多智能农机、智慧农场项目会落地生根,实现农业生产的精确管控和高质量发展。”郑飞充满信心地说。
与此同时,全市也逐年加大农机购置补贴范围和力度。胡利明介绍,2021年全市购买农机的市级补贴范围内有45个品目,今年增加到了68个。重点扩大补贴的农机类型贯穿耕种、管、收、储、风干全过程,补贴的比例也有所提高。
更多新型的农业黑科技示范项目,在汉陆续落地。胡利明介绍,今年10月,新洲区李集街道新村茶产业示范园,成为新洲区首个农业“三新”技术示范项目。园区300亩黄金茶核心产地,通过建设茶园虫害生态绿色防控系统和物联网虫情监测站,将有效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20%以上,实现虫害诱集、分类统计、实时报传、远程检测,以及虫害预警和防治指导的自动化、智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