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独特、环境优美的青海,孕育了特有的高原农牧业和农畜产品,伴随着牦牛、藏羊、油菜、青稞、高原冷水鱼、柴达木枸杞等优势特色农业资源品牌的打造,越来越多的人熟知青海农特产品。同时,品牌影响力的提升,也为农民牧户的增收提供了保障。而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集群,不仅是“青”字号品牌打造的核心力量,也是促进高原特色现代生态农牧业发展的重要一步。
2020年,青海牦牛产业集群入选农业农村部、财政部批准建设的5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之一,这也是青海省第一个建设的产业集群;
2021年,青海藏羊紧随其后,入选“国家队”,为青海藏羊产业发展再添一“翼”……
今年,青海的春油菜产业也加入了产业集群发展的大潮,将继续为“青”字号品牌建设加油助力。
不难看出,青海高原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正在“破土发芽”,成为青海省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的关键环节。
青海油菜产业发展迈上“快车道”
青海牦牛产业“牛”起来
青海藏羊产业“火”起来
作为龙头企业和祁连县最大的牛羊屠宰及肉食品加工企业,青海祁连亿达畜产肉食品有限公司发挥着当地牧民养殖牦牛的托底作用。为赢得更广阔的市场,公司延长了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并创新营销模式,使祁连农畜产品在消费市场得到充分认可,同时,带动了当地农牧业产业链的形成,提高了农牧民收入。
“我们年平均收购屠宰牦牛有2万余头,通过‘公司+合作社(家庭牧场)+农牧户+精深加工’的方式,与县内养殖合作社签订有机绿色牛羊肉收购协议,通过提高收购价格、解决运费等方式,使当地农牧民增加收入。”青海祁连亿达畜产肉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冶明录说,他们以线上线下共同发力的方式,开拓全国市场,并已向华东地区大市场全面辐射。
近几年,随着我省逐步加大对牦牛产业的扶持力度,牦牛已成为青海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如今,青海牦牛养殖、加工、销售一体化体系初步形成,牦牛相关产品种类达到200多种,呈现出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截至目前,6家国家级龙头企业、7家省级龙头企业、14家市州级龙头企业、129家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参与牦牛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直接带动农户1.15万户,集群产业从业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1843元。
除了龙头企业引领,牦牛高效养殖也是集群发展和牧民脱贫的重要渠道之一。
从牲畜营养搭配、良种繁育,到疫病防控、高效养殖,再到饲草料高效种植,关键技术的快速落地,成为祁连县扎麻什乡河东村牦牛产业增收增效的突破口。“我们通过高效养殖技术的导入,在科学饲养,挖掘生产潜力方面狠下功夫,开展牦牛提纯复壮技术推广,将生产资料有效整合,使牦牛产业成为发展壮大合作社的优势产业。”河东村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郭守元说。
据了解,为加大牦牛产业技术的支撑力度,青海建立了青海省“互联网+”高原特色智慧农牧业大数据平台,同时依托省畜牧兽医科学院、省畜牧总站、省大通种牛场等省级技术研发推广机构建立了牦牛、藏羊产业技术转化的核心平台,拥有省级产业技术转化基地5个、产业技术示范基地27个、产业重点对接县4个、产业技术指导县14个,并设立了全国唯一的牦牛遗传育种与繁殖科学观测实验站。
从“小特色”到“大产业”迈进,由“平面分布”转型为“集群发展”,青海牦牛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竞争力不断增强,带来更多增收合作机会,逐渐拓宽的农业市场,也为牦牛产业进一步壮大发展创造更多增收方式。
每年7月,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近40万亩(约2.67万公顷)盛开的油菜花吸引着全国各地游客前来赏花游玩,络绎不绝的游客带来的不仅是“大美青海”美誉的提升,更是当地经济和油菜产业的腾飞。
春油菜作为青海第一大农作物,播种面积占全国32%,占全省粮油作物播种面积的二分之一,对全省粮油生产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我国春油菜主产区,也是全国最大的杂交春油菜制种基地,春油菜良种供应量位居全国前列。
2020年省政府出台《青海省油菜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并将油菜产业列入《青海省“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优先支持产业,青海的油菜产业踏上发展的“快车道”。
集油菜籽收购、加工、销售、物流配送为一体的青海汉尧农副产品有限责任公司,年加工油菜籽20万吨,是青海省最大的油脂企业之一。凭借着“绿色有机”,他们生产的菜籽油近些年已经走出青海,销往全国各地市场。
龙头企业带动是青海油菜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途径,龙头企业与村榨油坊联姻,促进经营模式转变为企业化、规模化经营,解决了榨油坊原产量低、食品安全难达标准等问题,为引领农户稳产增收,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巩固脱贫成果做出了重要贡献。
“油菜种植面积大、杂花少,再加上优良的生态环境,门源产出的花粉质量高,颇受国外市场的青睐。”门源县百里花海蜂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晓明向记者说,每年来到门源追花的蜂农有上百户,公司从蜂农手中就地收购花粉,顶级的门源油菜花粉每公斤能卖到80元左右。
除了油用功能,青海省通过全面开发油菜的多功能利用,延长产业链,完善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对油菜产业进行调整和优化,将油菜产业融入旅游业、食品业、保健业、养殖业以及环保业等各个行业,使得油用、观赏、蜜用、饲用和肥用等于一体的多功能得到大力发展。
另一方面,良种繁育是我省油菜产业集群发展的核心,20多年来青海共培育油菜品种24个,其中“青杂”系列已成为我国春油菜生产区的主栽品种。
“我们将油菜产业集群建设遴选在互助、湟中、大通、门源等10个县(区),农垦国有农牧场3家,国家级龙头企业4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13家,省级以上专业合作社170家共同构成建设区域。根据集群的资源优势、功能定位,优化制繁种、种植基地建设,深化加工物流、市场营销体系,强化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品牌建设,实现农业功能进一步拓展。”赵得林说。
在青海大力推进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的当下,走好产业集群发展这步棋,对强化高原现代农业至关重要。青海将进一步集聚资源要素、延伸产业链条,精心做大做强农牧业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培育我省农业经济发展新引擎。
“家家有藏羊、户户能增收”,近年来,随着藏羊产业的壮大发展,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的黑藏羊让那里的牧民群众过上了好日子,这只牧民眼中的“黑珍珠”,不仅通过欧盟和中国方圆标志认证集团有机产品认证,而且已经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贵南县依靠“绿色有机”的金字招牌,通过“一人一牛,一人十羊”到户产业发展模式,实现了从“扶贫羊”到“致富羊”的华丽转身。
在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下大武乡年扎生态畜牧业合作社里,一只只体白毛长的白藏羊每年为合作社带来近百万余元的分红,作为肉、毛、皮兼用的高原型藏系绵羊类型之一,白藏羊的养殖成为当地牧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富民产业。
藏羊是青藏高原的独有物种,全省藏羊饲养量长期稳定在1200万只以上,占全国的40%,是青海省特色支柱产业和基础产业,也是全国藏羊的主产区。藏羊产业在青海畜牧业发展中具有不可取代性,在维护青藏高原草地生态平衡,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021年省委“一号文件”提出:“加快提升藏羊等产业绿色健康发展,加快推进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更是将藏羊列入青海省农牧业重点发展的十大特色产业和四大特色农畜产品品牌。
青海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不仅为藏羊产业高质量高效发展提供了政策优势,还为产业的绿色化、优质化、品牌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19年我们在北京建立了茶卡羊肉及青海土特产销售店,并与北京、深圳等城市的客户建立了稳定的产品推广与销售渠道。茶卡羊肉深受当地消费者认可。”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茶卡镇金泰牧场负责人韩文杰说,现已建成年出栏茶卡羊25000只的规模,产业形成科学化、规模化发展,产品形成种植、养殖、加工、冷链、销售一条龙模式。
“我省的藏羊产业完全有能力建设成为特色优势突出、产业结构合理、支撑发展有力、利益联结紧密、规模效益明显的重大集群产业,并通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更多农民分享产业增值收益。”省农业农村厅乡村产业处处长赵得林说,全省已建成6个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省级农牧业产业化联合体、1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3个科研事业单位和4个国有农牧场参与藏羊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直接带动农户9250户,藏羊产业集群的优势和效益逐渐凸显。
从海北州祁连县、海西州乌兰县2个藏羊全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到黄南州河南县、泽库县全域有机畜产品生产基地,再到环青海湖地区的共和县、贵南县、同德县、兴海县藏羊高效循环发展区,丰美的饲草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绿色、有机、天然已然成了藏羊产业发展的最大优势,也是产业集群建设的核心,青海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有机藏羊生产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