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米八九的大高个,挺拔的身姿,行进间疾如风的步履,他就是巩留县库尔德宁镇莫乎尔村党支部书记苗青山,而这位“80后”党支部书记曾是一位专业男模,荣获过首届新丝路中国模特大赛“十佳男模”称号。
明明可以靠颜值吃饭,但他却偏要靠实力奉献,回到家乡,带领村民增收致富,让全村村民人均年收入从8000元提高到1.8万元。
2005年,为了照顾多病的母亲,25岁的苗青山回到家乡成为了一名农机手,在照顾母亲的同时,把日子也过得红红火火。在村民眼里,苗青山不仅是个孝子,还是个能折腾、不服输的年轻人。2009年,苗青山被党支部选中,成为了一名村干部,在库尔德宁镇莫乎尔村一干就是13年。
如何利用本村资源让村集体和村民同步增收?2015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之初,苗青山就深入思考这个问题。带着问题,他访遍了村里的家家户户,走遍了村里的沟沟坎坎……
“莫乎尔村属逆温带气候,耕地面积4900亩。传统作物土地效益低,咱们村得天独厚的光热资源、优质黑钙土,很适合发展贝母等中草药产业。”村民大会上他的讲话,在村民心中激起层层涟漪。
说干就干,苗青山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同意后,拿出50亩村集体土地作为“试验田”,将“天山伊贝”贝母引种到村里。由于缺乏种植经验和技术,有些跃跃欲试的村民心里暗暗打起“退堂鼓”。
苗青山看出了村民的担忧,他带着村干部、种植大户外出“取经”,邀请农业专家、贝母种植能手到田间手把手教村民种植。经过2年的努力,首批贝母试种成功,亩均收益达到4000余元,比传统种植翻了一番。
眼看着贝母种植取得可观的效益,一大批村民纷纷找到苗青山表示想要试种贝母,苗青山抢抓时机,2017年初,由村党支部牵头成立海瑞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动村民以土地入股合作社,在享受租金收益、务工收入的同时,还有入股分红,一块良田三份收入,贝母成为致富“金豆豆”。当年就有47人入社,贝母种植面积达到2400亩。
“苗书记理念新、有想法、敢折腾,种植贝母让我们年收入从五六万增加到现在的十几万,日子越过越旺。”村民貊立兴高兴地说。
随着贝母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人工耕种的开支越来越高,而且每到采收季,总是出现用工荒。
贝母是不是也能够实现机械化采收呢?带着疑问,曾经是个农机手的苗青山跑遍了全村农机户问询。2017年,他牵头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在社员大会上,苗青山提出了自己的想法,“造咱自己的贝母收获机,实现贝母采收机械化,这样不但可以节省劳力,还可以巩固贝母规模化种植。”他的想法得到了社员的支持。
从那天起,苗青山就经常组织社员们一起交流农耕技术,带着农机户一起看视频、学理论,研究和借鉴不同收获机械作业的原理,为研制贝母采收机做准备。
苗青山和社员们从花生收获机上得到启发,他们将花生收获机拆开,根据贝母地田梗宽度,调整了机器尺寸;结合贝母的大小,增加了筛选器密度,加装了破土装置。经过2个多月的探索、改造、实践等一系列操作,在拆装了几十台花生收获机后,第一台贝母收获机在莫乎尔村成功组装,并投入使用。
“以前50人一天才能采收5亩地,现在一台机器一天就可以采收20亩。这个机器大大减少了人工投入,节约了成本,苗书记还真牛。”种植大户姚远生高兴地说。
实验成功后,苗青山又鼓励农机户尝试批量生产贝母收获机,通过不断探索改进,20台自制贝母收获机除满足本村使用外,还销往了其他县市。
“跟着苗书记走,准没错。现在我们机器一天就能收20亩贝母,每天可以挣4000元,收入比以前翻了好多倍。”合作社员工刘海明开心地说。
靠山吃山,盘活绿水青山是苗青山新的目标。每到4、5月,上千亩的贝母花竞相绽放,白中带黄、黄中透紫,吸引成群的蜜蜂逐花采蜜,也吸引着远方的游客前来观赏,拍照留影。
苗青山抓住机遇,带领“访惠聚”工作队和村“两委”积极探索现代农业与旅游有机融合,利用千亩贝母种植基地靠近库尔德宁景区入口的区位优势,带着村民走生态农业观光游的新路子。他积极推进整村面貌提升工程,统一改造村民的围墙院落,修缮文化长廊、硬化村级道路。鼓励有条件、有想法的村民因地制宜发展庭院经济,开办农家乐、采摘园等,实现绿色生态和乡村旅游的有机融合,让莫乎尔村乡村旅游有看头、有吃头、更有赚头。
村民克尔孜拜依•阿力江拜在苗青山的动员下,利用位居贝母基地附近的有利条件,开了村上的第一家农家乐,他也成了村里第一批吃上“旅游饭”的人。如今,年收入十几万的他提起苗书记连声称赞。
从田园风光到“美丽经济”,从农家乐到采摘园,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拍照、休闲避暑,村里年均接待游客达1万余人次,带动莫乎尔村民从事旅游就业50人,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新业态的不断增长,为莫乎尔村注入了活力,让越来越多的村民鼓起了腰包。
如今,莫乎尔村在苗青山的带领下,贝母种植有了规模,产业发展兴旺,村民生活富足.....苗书记,通过自己的行动得到全村人的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