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5704232298

打造农业产业强镇,中山奏响乡村振兴奋进曲

   2021-12-15 百度 457 0
核心提示:打造农业产业强镇,中山奏响乡村振兴奋进曲

田间稻飘香,鱼塘闪银光。年末的中山,满是丰收的景象。黄圃镇北部的广式腊味主产区,特有的腊味香气一阵紧似一阵的弥漫在大街小巷;三角镇生鱼养殖基地,一筐筐活蹦乱跳的三角生鱼被装上超长水产品运输车,往外运输忙;东升街道的现代化鱼塘边上,网红直播推介脆肉鲩,脸上笑开了花……这是中山“三农”的生动画面。

今年9月,黄圃镇国家农业产业强镇项目通过专家验收。以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农业产业强镇建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质增量、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为抓手,中山市农业农村局全力推进中山农业生产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加快构建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新格局。

“链”动中山,好吃的好喝的尽在中山,一首乡村振兴的奋进曲正逐渐奏响。

“壮”规模,引领产业集群化

从兴圃大道进入黄圃镇后,腊味企业随处可见。时下正值腊味销售旺季,运输原材料和成品的冷藏货车进出企业厂房,一片繁忙景象。

黄圃腊味是广式腊味的代表,在黄圃镇有超过 130 年的发展历史。目前黄圃作为全国最大的“广式腊味”生产加工专业基地,腊味年产量达20多万吨,2020年创造产值超30亿元,占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的75%。

2020年5月,黄圃镇依托腊味产业优势,着手进行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在中央财政资金的支持下,镇内10家大型腊味企业抱团发展,对企业软硬件设施设备进行改造升级,项目涉及冷库扩容升级改造、智能化加工生产线建设、腊味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建设等。

戴上头套、穿上鞋套和一次性外套,全方位消毒之后,走进黄圃镇福人品肉类制品厂(下称“福人品”)的生产车间。车间内,一节节灌好的腊肠,摆放在生产线上,工人将腊肠系好后,再用麻绳整理整齐挂好。

福人品副总经理陈清允介绍,以往腊肠制作完成之后,需要运出生产车间经过走道运输才能送达烘房中,然而运输过程中腊肠和外界空气接触,会对腊肠品质产生一定影响。在此次硬件升级改造中,福人品加装了一条直达烘房的特质工程电梯,让腊肠可以在生产车间内部完成闭环运输,减少与外界接触从而提升产品质量。

在烘房车间内,13个烘柜整齐罗列,一排排腊肠整齐挂在其中,散发出特有的肉香。在烘烤设备未升级之前,每隔半个小时左右,都要腊味师傅手动调温一次,确保腊肠烘烤均匀。现在投入智能烘烤设备后,可设置自动调温,每天只需定期检测设备是否正常运行。

“自加入产业强镇建设以来,我们已经投入几百万元,对厂区硬件升级改造。”陈清允介绍,除了上述设备之外,他们还对自动灌肠机、自动称重机升级改造、保持车间恒温生产、新设隔离间等,每一项工程的提质改造,都能使得腊味生产效率、质量更上一层楼。

登高,望远。从黄圃腊味到横栏花木,从脆肉鲩到神湾菠萝,中山农业正行进在结构调整、规模扩大的高速路上。中山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中山正深入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化,以“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为理念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在推进农业产业强镇建设的升级扩面的同时,以“1+N+N”(一个核心园、多个优势区、多个精品区)的模式进行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设,并计划至2023年,创建2个特色产业核心园、多个跨镇优势产业园及精品农业产业园。

“强”品牌,提升核心竞争力

黄圃镇聚集了超过200家腊味生产企业及配套厂家,其中腊味生产企业有约百家,并形成了泰和、荣业、银华、得福等一批知名品牌企业。然而,由于腊味产业进入门槛低,腊味企业在镇内遍地开花,企业规模偏小,缺乏龙头企业,导致了黄圃腊味仍缺乏足够的品牌影响力,如何上规模、上档次,打响品牌,是摆在黄圃腊味人面前的课题。

工作人员戴上白手套,将猪肉样品慢慢放进匀浆器,再将样本平衡放入冷冻研磨机内研磨,经过离心分离、混合反应、提取样品DNA、荧光分析等一系列流程之后,便能检测出该批次原料是否含有非洲猪瘟。

在黄圃镇农业产业强镇项目建设中,广东荣业食品有限公司(下称“荣业食品”)投入了600多万元资金,用于购买研发和质量检测设备,非洲猪瘟检测设备就是新引进的设备之一。“现在我们日常也能进行非洲猪瘟检测,这一指标检测将无需前往广州送检。”荣业食品董事长王显韬介绍,近年来,荣业食品一直致力于软硬件设备升级改造,随着质检设备的引入,不但为腊味生产降低了成本,更有助于进一步提供产品品质。

走进荣业食品的展厅,多元化口味的速食腊肠、腊味佛跳墙、“懒人”煲仔饭等新产品琳罗满目。腊味曾经是广东人餐桌上的一样小菜,如今它已经成为黄圃人民的金果果,这都得益于生产技术的不断改进和研发。

近年来,黄圃镇重点扶持镇内腊味加工龙头企业、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行业协会等建设腊味研发和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配置相关设施设备,加强能力和条件建设。申请第三方检验检测,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原材料和成品的质量分析,帮助企业进行质量控制,以优质腊味全产业链发展的科技需求为导向,着力加强传统腊味、休闲即食腊味、腊味风味调味料等产品精深加工,开发多项新产品,加强检验检疫及安全检测、废弃物综合利用等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创新与应用。

科技是品质优化、品牌树立的核心动力。又如在河涌密布、水资源丰富的三角镇,当前该镇正谋划实施六大工程,建设规划面积达2.1万亩的生鱼产业园。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推动三角镇生鱼养殖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商品鱼品质,增强市场知名度和占有率,实现一二三产深度高质量融合,至2023年,三角的生鱼总产值有望突破21亿元。

立足区域特色和优势产业,中山正积极推进标准化生产和品牌认证管理工作,以科技赋能挖掘传统农业产品的潜力,培育区域特色品牌,黄圃腊味、脆肉鲩、石岐鸽等众多传统品牌支撑起一大批传统优势产业的发展,并在带动区域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新”局面,精准施策擦亮“农字招牌”

丰收的秋季,好吃、会吃的中山人定然大饱口福。今年秋季,中山推出一条以品尝省级非遗美食“黄圃腊味”为主线的秋游路线,给市民秋游提供参考。据介绍,这条秋游路线全称为近代商埠文化遗产游径-黄圃非遗美食线路。线路包括黄圃公园、黄圃古码头遗址、黄圃海蚀遗址、黄圃腊味(省级非遗)、石军村(广东省文化旅游特色村)、荣业腊味展览馆。

当前,黄圃镇正建设以黄圃历史、农耕文化、农产品加工文化为主题的腊味产业文博馆项目,通过主题餐饮、农学知识、腊味加工、特色工艺品等一系列内容展示,将带有农耕文化的原色、建筑、产品、思想等聚合呈现,强化体验式消费场景下的文化传承与发展。

黄圃腊味强镇的发展是中山农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从过去纯人工种养、生产,到现在自动化、机械化,再到农副产品的“数字生产”,中山市的农业已经颠覆了传统手工和机械劳作方式, 打破了粗放的传统生产模式,转而迈向集约化、精准化、智能化、数据化。

要实现乡村振兴,关键是要让农村各类产业发展起来,让农民尤其年轻人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如何给农民在家门口创造就业机会?必须深入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化,加快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由此,中山市农业农村局以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农业产业强镇建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质增量、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为抓手,同时开展工作,有力带动中山农民持续增收、产业逐步兴旺。

如今,中山正借助特色农品、美丽乡村、红色基地等资源优势,在产业上加快提质增效,在生态上打造全域美丽,在民生上擦亮品牌,全力加快中山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开创中山乡村振兴新局面。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推进农艺农机融合,助力土地产业兴荣

上一篇:

滨海:产业+智慧,推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