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下午,在第17届中国(深圳)国际期货大会“农产品分论坛”上,与会嘉宾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就农业风险管理、精准定价服务“三农”、如何利用期货等衍生工具功能服务乡村振兴,推动企业与农户的共同发展等展开深入交流。中期协副秘书长冉丽、郑商所副总经理王晓明出席分论坛并发表致辞。
冉丽在致辞中提到,多年以来,期货行业积极响应号召投身于服务国家脱贫攻坚战略的伟大行动中,较好地利用了被称之为“最接地气的金融品种”的期货及衍生工具。当前,期货行业又踏上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征程,未来期货行业应从三方面继续发挥专业优势,更好地助力稳产保供、乡村振兴。具体来看,一是进一步提升专业能力。通过加大研究投入来强化对农产品的分析研究,以及利用卫星遥感等新科技、新技术的引入,必将可以为推动农产品权威价格的形成、为行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以及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投资咨询服务提供更坚实的支撑。二是更好地承担期货衍生品服务综合供应商角色,一方面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的服务对象,在生产、加工、贸易各个环节提供合作套保、场外期权、基差点价、仓单服务等多种多元化风险管理服务;另一方面通过“保险+期货”模式与保险公司密切合作,帮助涉农主体稳定生产,实现稳产保供。三是继续做好公益帮扶,持续通过消费帮扶、就业帮扶、教育帮扶等举措,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王晓明表示,期货服务“三农”,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赋予期货市场的新课题,是期货市场必须肩负的历史使命。长期以来,郑商所一直着力提升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和水平,持续探索服务乡村振兴的创新举措,形成了多层次、多渠道、多方位的服务乡村振兴工作格局。下一步,郑商所将毫不松懈,做到严监管、防风险、促稳定,配合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农业稳产保供工作,为实体经济发展贡献期货力量;将继续坚持以农业产业链需求为导向,加快推动鸡肉期货上市,深化马铃薯、葵花子、大蒜等贫困地区特色品种研发,持续扩大期货市场服务农业产业发展覆盖面;将持续优化产业基地建设,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市场服务格局。
“乡村振兴离不开农业的风险管理,且要从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农业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付文阁在进行主题演讲时表示,农企的风险管理能力应该是其发展的一个核心能力,企业在通过降低成本来提高效率的同时,也应该通过风险管控来降低企业面临的市场不确定性。在他看来,现阶段,我国农业产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期货市场品种工具的逐渐丰富,都可以助力更多的农企注重风险管理,搭建风险管控体系,建立风控人才团队。
付文阁表示,未来,要提高农业风险保障能力,一是要完善农业保险政策体系,设计多层次、可选择、不同保障水平的保险产品;二是健全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三是要发展农产品期货期权市场,扩大“保险+期货”试点,开展“订单农业+保险+期货(期权)”试点,让期货市场为乡村振兴作出更大贡献;四是完善农业风险管理和预警体系。
据悉,今年以来,受大宗商品大幅波动的影响,资金规模小、融资难度大、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中小企业和农户的经营遭受到较大冲击。在原材料和产品价格大幅波动的情况下,很多中小企业库存压力和盈利压力倍增。对此,宏源期货董事长王化栋谈到,我国期货市场经过30年的发展,已经有了完备的农产品相关的品种体系,且随着期货品种工具、交易交割机制的成熟,期货市场已经能够为“三农”提供综合的衍生品服务。“当前,包括豆粕(3080, -2.00, -0.06%)、豆油、菜粕、菜油、棉花(19615, 365.00, 1.90%)、白糖(0, -5064.00, -100.00%)、鸡蛋(4312, -10.00, -0.23%)、玉米(2684, -30.00, -1.11%)在内的多种农产品的期货价格已经能够为相关企业和农场的生产经营提供重要的参考。现阶段,也有很多企业和农户开始运用风险管理手段,来稳定收益扩大经营规模,甚至有些企业开始把期货衍生工具的理念引入公司的战略管理,形成稳定的生产运营体系和上下游协同稳定发展的生态圈。”
王化栋谈到,目前,期货公司能够运用多种工具、多种手段为企业提供综合的一揽子服务,服务内容逐步由辅助式服务向产品化、一站式服务升级,帮助客户实现“风险进场、人不进场”。具体来看,期货公司可以通过经纪业务、投资咨询、合作套保、期现服务、含权贸易、场外衍生品等多种业务模式来解决企业和企业之间不匹配的各种问题,通过场内与场外、期货与现货、境内与境外相融合的方式,将信息流、资金流、价格、物流相结合,帮助相关农业主体平滑利润,稳定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