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5704232298

小农机耕出百亿“增收田”

   2024-08-02 经济杂志 281 0
核心提示:“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4月的最后一个周末,《经济》杂志记者从北京出发,带着春雨的气息,一路向西南行驶,目的地是

“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4月的最后一个周末,《经济》杂志记者从北京出发,带着春雨的气息,一路向西南行驶,目的地是位于河北中南部的千年古县——宁晋。


这个总面积1110.9平方公里的小城,有多个响亮的称号——中国民营经济最具潜力县、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中国特色产业发展百强县,同时也是全国第二大农机市场的所在地。今年3月7日,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提出结合农业生产需要和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阶段,扎实推进老旧农业机械报废更新,加快农业机械结构调整。宁晋如何以此为契机,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打造智能农机制造产业集群,对我国农机产业高质量发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由点及面,打造产业集群


4月28日,宁晋县大陆村镇热闹非凡。永安东路柳絮飘扬,人头攒动,来自广东、山东、河南、湖南及河北省内的300多个企业展位,井然有序地排列在道路两侧,展台上和展台旁摆放着齿轮、液压件、收获机、播种机等各类农机产品,巨细无遗。这里正在举办2024中国·宁晋(大陆村镇)农业机械展览会,这里也是宁晋农机产业集群的核心区。


作为当地参展企业,河北威力达齿轮制造有限公司的展位前人来人往,络绎不绝。其生产的大中小型弧形锥齿轮和圆柱齿轮,是农业、矿山、煤炭、建筑等机械变速箱及行星传动装置的重要部件,年产能达60余万台套,年营业收入2.6亿元,是北方地区最大的农机齿轮生产基地。“我们的产品主要供应体量较大的企业,比如宁晋本地的圣和农机、河北耕耘,都是农机整机制造企业,产品种类比较齐全,需求量也很大。此外,中国一拖集团的东方红、定州的河北双天、晋州的农哈哈、德州的华北农机等企业,也都是我们独家供货。”威力达齿轮制造有限公司创始人李志友介绍道。


在河北耕耘农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河北耕耘”),一台台镶有威力达齿轮的红色旋耕机整齐地摆放在厂房门口,箱体下悬挂着锋利的螺旋刀片,它们将在拖拉机的牵引下扎入土层,碎土翻新,为播种提供良好的种床。该公司副总经理王立伟告诉记者,目前河北耕耘共生产旋耕机、秸秆还田机、深松机、青贮机、打浆机、灭茬机、液压翻转犁等7大系列、200多种农机具,除齿轮外,铸件、轴承等加工工艺和零部件也都由镇上企业供给,采购圈在10分钟左右,既节省了物流和时间成本,也极大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


“大陆村镇农机制造产业肇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历经近半个世纪的发展,现有农机整机制造企业86家,农机整机配套企业700多家,除了发动机和轮胎外,90%的农机零部件都能在这里生产。”大陆村镇宣传委员李琳介绍,目前该镇已经形成了集产品研发、部件制造、整机及农机具生产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拥有齿轮、工程机械配件、液压件、零部件、农机具、整机等6大类上万个品种,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和欧洲、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在大陆村镇的辐射带动下,周边的苏家庄、四芝兰等乡镇也纷纷参与其中,共同形成了宁晋农机装备制造产业集群,2023年该集群营业收入达120亿元。


转变思想,以“智”促“新”


2022年9月,王强调任大陆村镇党委书记,其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调研当地农机产业。他发现,大陆村镇虽然企业众多,但缺少龙头,且智能化水平不高。究其原因,思想保守是根源。“大陆村镇有近800家农机企业,贷款的却寥寥无几,都是想能不贷就不贷。原来用地不紧张时,一些企业觉得占地十几亩就够了,根本不会想以后企业还要壮大,再用地就难了。”王强深知,如果思想上不转变,企业就可能被市场淘汰,走出去是解放思想的第一步。


于是在大陆村镇的组织带领下,一批又一批的农机企业走出宁晋、走出河北,走进一家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和科研院所。“像山东的知名农机企业、河南邹平的铸造企业我们都去过,要让大家看到自己与国内、国际一流企业的差距,从而提升产品质量和创新力度。”王强告诉记者,走出去以后,部分企业的思想发生了明显变化,“他们逐渐认识到企业发展不能光小打小闹,坚定了大力发展农机产业的信心。这其中,河北耕耘是最典型的例子,去年参观回来后,立马试用了两台机械臂,一看挺好,今年又装了10台”。


在河北耕耘的生产车间里,记者看到了这几台机械臂,它们正在熟练地焊接部件接口,火花四射。“现在我们共有8台机械臂,焊接基本实现了自动化,这个焊轴也是我们自主研发的,有专利,既解放了劳动力,也提高了效率。”王立伟表示,之后还将继续探索组装环节的自动化,同时也会考虑自走式农机产品的研发制造。


除了引入机械臂,河北兆生液压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兆升液压”)还将数字化应用到了生产环节。在其操作间的数控大屏上,工单编号、生产进度、产品名称、产品规格、计划数、加工车间、良品数、不良品数、员工绩效等信息一目了然。“液压件的产品种类和生产工序比较多,通过数据统计和分析,能够精准了解各个订单的进度和生产环节存在的问题,包括设备的磨损情况,从而更加科学高效地指导后期生产。”兆升液压副总经理孙蓬说。


同样布局数字化的还有河北圣和农业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圣和农机”)。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圣和农机一直将农机产品的智能化作为攻克重点。“现在产品的同质化竞争比较严重,想要脱颖而出,就必须在数字化、智能化上下功夫。”圣和农机营销中心副总经理王周广解释道。为此,圣和农机不仅组建了自己的研发中心,还设置了专门的新品试制车间。经过不懈努力,他们成功为旋耕机插上了数字化“翅膀”,借助数字定位导航,操作员在拖拉机上就能完成施肥、播种和填压等作业项目;同时,还与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联合研发玉米大豆智能型清垄免耕施肥精播一体机,通过连接北斗卫星导航,可以精准控制大豆、玉米等作物的播种深度和种距,做到前面施肥,后面播种。据王周广介绍,在数字技术的赋能下,圣和牌旋耕机成功入选“河北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连续多年销售量居全国第一,大大提升了企业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近年来,宁晋县高度重视农机产业的智能化和数字化转型,相继出台了《宁晋县支持企业科技创新15条措施》《宁晋县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2022-2025年)》《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20条》《宁晋县支持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实施办法》等多项惠企政策,激发企业“智改数转”的内生动力。另外,依托大陆村镇农机产业聚集区推动智能农机谷建设。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47.5亿元,以研发和生产“5G+无人农场配套智能农机装备”为基础,打造数字车间与智能工厂。目前一期工程正在加紧建设中,项目建成后将吸引一批上下游优质企业入驻,有效打通农机智能制造产业链,形成智能农业服务新模式,为宁晋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有力支撑。


聚焦专精,做强品牌


“企业尤其是小企业一定要走‘专特精’这个路子,把每一款小众产品做到极致,日子就会很好过。”在农机展览会上,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教授张华光与宁晋农机企业交流时表示,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农机生产企业要在红海打拼、靠大众产品切入市场会越来越难,应在专特精的蓝海中寻找机会。


“我们公司目前有两个主导产品,其中之一就是穗茎兼收(鲜食)玉米收获机。”河北冀新农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冀新农机”)销售冯谦指着身旁贴有“已售”标签的“大家伙”骄傲地说。作为此次展会中最早接到订单的企业之一,冀新农机从2005年便开始研发生产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目前年产能可达200台左右,是“河北省中小企业名牌产品”和“河北省质量信得过产品”。“我们求精不求大。这几年市场变化很大,之前镇上还有三四家同类型企业,后来都陆续转行了,就剩我们一家。”究其原因,冯谦认为质量是关键。“现在用户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产品每年都在更新迭代,只要一步慢就步步都慢。”他介绍,为了适应市场的变化,冀新农机认真听取用户反馈,加大研发投入,不断升级产品配置和功能,“研发人员还会定期到地里进行实验测试,以确保产品的实用性和可靠性,这样生产出来的机器才能让用户信得过、用得好、愿意买”。


对此,河北元正农业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元正农机”)总经理王世辉表示十分认同。2007年从父亲手中接过“接力棒”后,他一直在思考如何让企业更好地发展。“深耕一个领域,做出自己的品牌”,这是他给自己的答案。于是在王世辉的带领下,元正农机成功完成了由零部件生产向农牧机械制造的转型,并将青饲料收获机确立为主要研发方向。“2017年我们只生产了20台机器,第二年增加到60多台,然后慢慢发展起来。根据农机360网统计数据,2021年我们有两款自走式青饲料收获机销量进入全国十强,分别排在第5位和第9位。”在这个过程中,元正农机对质量的追求始终没有改变。“我一直跟技术人员说,你们不要考虑成本,这是我应该想的问题,你们只需要设计好产品。”王世辉认为,有些企业为了减少几个百分点的成本,牺牲产品质量,短时看是获利了,但从长远来看品牌是受损的。“举个例子,前两年有个企业,产品比我们便宜了三分之一,一开始农民争先购买,后来发现他们的机器确实不行,总会坏,使用寿命短,又回过头来买我们的。”就这样,凭借优越的产品质量和性价比,元正农机旗下“元一”商标被评为河北省著名商标,其相关机型畅销河北、河南、安徽、湖北、湖南、云南、贵州、内蒙古、西北及东北地区,并成功进军东南亚、蒙古国、俄罗斯等海外市场。


据了解,为进一步提升产品知名度,走出一条高端特色农机产业发展之路,大陆村镇正在积极筹备农机区域品牌创建事宜。“区域品牌在一定程度上包含了政府的公信力,更能获得农机手和耕地大户们的认可,但也对产品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王强表示,打铁还需自身硬,农机区域品牌创建后,将率先对产品质量好、诚信度高、依法经营的企业授权使用,“这样既能防止企业间的无序竞争、打价格战,也能倒逼其他企业优化产品质量,增加科技含量,共同推动宁晋农机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正视问题,补齐短板


“这两年基础性的技术工人太难招了,添置这些智能设备也有招人难的原因。”“以前都是子承父业到我们这里工作,现在生产环境改善了,但年轻人不愿意进工厂车间了。”缺人,是宁晋农机企业发展面临的最大难题。


“其实这也不是宁晋一地的问题,我们与其他地方交流后发现,农机产业普遍都有这方面的困难。但对于大陆村镇来说,企业都在乡镇,居住环境、家属就业、孩子上学等方面,与县城、大城市的差距更大,对年轻人、高端人才的吸引力尤为不足。”王强说。


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宁晋县副县长李刚表示,一方面强化人才引进激励政策和措施,多方位吸引工业设计、高端设备操作等专业对口人才到农机企业就业;另一方面,鼓励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联合企业开展技术攻关,组建一支具有地域特色和行业特色的农机装备科技创新人才队伍。与此同时,依托行业协会,联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行业技术专家服务团队,为企业开发新产品、提升智能制造和信息化管理水平提供技术咨询;引导企业创建技术创新中心、技术创新联盟等合作平台,建立数据共享、人才共享、技术评价、产品检验测试等协同组织,多措并举,补齐人才缺口。


除人才制约外,物流“血脉”不畅也是影响宁晋农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大陆村镇产业经济的发展,早期兴于市场商贸活跃,多年来物流商贸是大陆村镇的短板,也是市场发展主体的期盼。有‘业’无‘贸’不‘活’,可以说,以大陆村镇为核心区的农机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对标保定市庞口镇完备的物流体系,还存在不小差距,不成气候、不具规模、不降成本、不产效应等问题突出。”李刚透露,目前宁晋正在研究倾斜政策,计划在大陆村镇规划审批物流用地,助其“活商贸”“活物流”上有所突破;同时发挥好“物联网(互联网)+物流+直播”的协同增效作用,增强农机产品外宣力度,实现“物传有道”“物传多道”。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彭家坪镇:开展老旧农机报废工作 筑牢农机安全生产底线

上一篇:

精彩亮相!中联重科定制化农机哥伦比亚受欢迎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