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5704232298

【254.91亿斤!长春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

   2024-02-18 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377 0
核心提示:截至2023年年末,我市农机总动力达到1201万千瓦,拖拉机保有量达到28.5万台,收获机械超过3.6万台。农用机械的大面积使用,为我

截至2023年年末,我市农机总动力达到1201万千瓦,拖拉机保有量达到28.5万台,收获机械超过3.6万台。农用机械的大面积使用,为我市粮食增产起到了重要作用。梁闯 摄


增产6.43亿斤!


2023年,农业大市长春再获粮食丰收,播种面积、产量、单产持续增加,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


仓廪实,天下安。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长春市去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在2500万亩,粮食产量达到254.91亿斤,较上年的248.48亿斤,增幅2.59%,对全省的贡献率达30.4%。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过去一年,作为黄金玉米带、水稻带上的产粮大市,长春市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全面压实粮食安全责任制,春季底墒足、回暖快、透雨早,一次播种拿全苗;夏季强化农事指导、注重防灾减灾,确保粮食作物生长发育;秋季指导各地科学分类适时晚收,做到颗粒归仓……紧紧围绕“种好粮”这一目标,全力保障粮食生产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全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


粮食贡献绝不仅仅在增产数量上,我市的粮食增产更有质量保障。建良田、用好种、推良技、优农机……当好国家粮食稳产保供“压舱石”,长春市扛稳“国之大者”重任在肩。


如今,长春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250亿斤阶段性水平,被誉为“中国优质粳米之都”。所辖六个县(市、区)都是全国粮食生产百强县,榆树市享有“天下第一粮仓”的美誉,公主岭市是“中国玉米之乡”,德惠市被誉为“中国优质小町米之乡”……长春市连续多年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粮食人均占有量、商品量、净调出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牢牢端稳的饭碗里盛满了“放心粮”。


践行藏粮于地——路相通、沟相连、旱能灌、涝能排……连片的高标准农田,解锁了黑土地上的丰产“密码”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过去一年,长春市建设完成高标准农田177.16万亩,相当于前两年建设面积之和,并超额完成省里下达的年度建设任务,完成面积位居全省首位。这一稳定粮食生产、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筑牢了粮食稳产增产的根基。


在农安县巴吉垒镇洼中高村,新建的高标准农田里排水沟沟底垫上了石块,沟旁还铺设生态连锁板块。村干部告诉记者,农田排水沟渠旱季可存水灌溉,雨季可防洪排涝,极大提高了农田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加快推进农田项目建设。作为黑土地保护重要的工程化手段,我市成立“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农田建设工作专班”,围绕田、土、水、路、林、电、技、管,统筹谋划农田建设内容,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工程化试点建设取得新突破——


2023年,长春市在省内率先启动10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工程化试点建设,探索“政府主导、示范引领、企业实施、市场运作”模式,农业物联网、水肥一体化、土壤改良等先进技术在建设中加快普及应用,示范引领高标准农田建设新方向,逐步完善农田建设新模式,加快实现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域集中连片、质量提升,打造“智慧高产型”高标准农田示范区。


发生在双阳区齐家镇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的新变化同样让人欣喜:开展方田化和灌排设施建设工程,田间小路变作硬化路,实施全程机械化作业,2万亩粮田收获多多……


“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现在地打粮多了,也变得好种了,托管、流转心里都有底!”齐家镇长泡村村民王海波说。如今,长春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已迈入千万亩大关,依托“全国农田建设综合监测监管信息平台”,我市强化农田建设项目信息化精准管理,对已建成项目区块全部上图入库,实现立项、实施、验收等各阶段的精准监管。


落实藏粮于技—— 肥黑土、推良法、防病害……重大粮食增产技术集成应用效果显著,打开了黑土地上的健康“密码”


用秸秆给土壤做“棉被”,让耕地更“有劲儿”。过去一年,长春市结合黑土面积广、秸秆产量大的实际,创新推出以“秸秆覆盖还田+精准条带耕作+苗期深松施肥”为主要技术要点的保护性耕作“长春模式”,推广保护性耕作面积1140万亩,超额完成省里下达的任务面积,占适宜耕地的70%以上,为养好地、种好粮打下坚实基础。


眼下,千里沃野步入休耕时间,皑皑白雪包裹着农田,成片的秸秆藏在田间……这也是长春市多年实施保护性耕作的标志性特点,已成为大面积推广应用的保护黑土地的耕作技术,实施面积连续两年保持在千万亩以上,并将其列入全市首选和主推的农业生产重大技术,榆树、农安、公主岭等地都跨进了全省保护性耕作整县推进行列,具有减少风蚀水蚀、增加土壤有机质、增强保墒抗旱能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优势。


“只种地、不养地”是导致黑土退化的重要原因,处理好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的关系,重点和难点在耕地,既需要政策拉动、科技支撑,也需要种粮大户带动。春播期间,我市出动免耕播种、秸秆归行等保护性耕作配套农业机械1.6万台(套),利用农技把珍贵的黑土留在地里。


统筹抓好防灾减灾,将农作物生长发育所受影响降到最低。2023年汛期,榆树市的10个乡镇出现农田积水,当地农技部门便组织专家进村入户,发放指导宣传材料,为种粮大户现场指导补救措施。从施打药剂到叶面肥,再到作物生长调节剂,从受灾的农田里抢回了收成,“没想到收成还能这么好!我家的7亩过水稻田,亩产超过了1000斤。”榆树市泗河镇泗河村农民徐福才说。


只有技术不断“翻新”,才能多打粮。2023年,长春市完成玉米螟生物防治658万亩,水稻二化螟绿色防控80.1万亩,全市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覆盖率达63%以上,主要粮食作物统防统治覆盖率达60.98%;结合“一喷多促”政策,对全市部分农田进行飞机航化喷施叶面肥作业,积极改善田间通风透光,促进作物灌浆和成熟。通过推广应用现代农业技术,强化病虫害监测预防,把粮食留在田里。


农机装备助力—— 从全靠人力到全程机械化,从零散土地到规模化经营,从高效种植到节粮减损……农业机械化解锁了黑土地上的科技“密码”


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也是粮食增产的重要手段。过去一年,在惠农强农政策的支持带动下,长春市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安全水平和服务水平全面提升。截至2023年年末,全市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5%以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牵引玉米免耕播种机保有量位居全国地级市第一位。


装载着定位系统的免耕播种机,每天可完成上百公顷作业的无人植保机,通过物联网、北斗等技术实现无人驾驶的拖拉机,一次性完成多项作业环节的联合收割机……位于农安县合隆镇众一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的农机库房里,一台台先进的现代化农机令人目不暇接。见证了长春市粮食生产能力发生巨大变化的合作社负责人陈忠国不禁感慨,“记得10多年前,那会儿种地刚刚普及机械化。哪像现在,清一色现代化大型农机,一台农机能顶几十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2023年,我市全面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积极探索“机艺融合”发展模式,农业技术和农业机械实现“强强联合”,机收减损率降到3%以下。截至目前,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1201万千瓦,拖拉机保有量达到28.5万台,收获机械超过3.6万台,配套机械达到57万(台)套……农业机械在提单产、增效率、降成本等方面立下汗马功劳。


农机大户和农机服务组织是未来农业机械化的主体。通过政策扶持、典型带动、培训引导,长春市进一步促进合作社向运行市场化、服务规模化、管理规范化转变,引领周边农民加快现代农业生产步伐。目前,全市农机服务组织稳定在4600个以上,实施全程机械化新型经营主体建设超过300个,实现了粮食主产区所有乡镇全覆盖,并向村级延伸。


随着全市6个县(市)区先后被评为“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长春市整建制率先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利用先进的农机开展集中连片种植,使全市粮食产量和质量实现大幅提升。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推进农艺农机融合,助力土地产业兴荣

上一篇:

农机手们:春节不“打烊” 跨区春耕忙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