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5704232298

甘肃:做强“土特产”,拓宽“寒旱”路

   2023-12-19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 鲁明 237 0
核心提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近年来,甘肃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乡村产业发展,全省上下坚持聚焦“土特产”,做足“农头工尾、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近年来,甘肃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乡村产业发展,全省上下坚持聚焦“土特产”,做足“农头工尾、粮头食尾、畜头肉尾”文章,加大扶持力度,强化措施落实,加快打造现代寒旱特色农业高地,乡村产业呈现出结构趋优、规模扩大、效益提升、集聚发展的良好态势。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甘肃省一产增加值增长5.8%,居全国第五;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9%,居全国第八,近十年来首次进入全国前十,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五个一”导出的集聚效应


  宕昌县素有“千年药乡”的美誉,本是寒冬农闲时节,但位于该县哈达铺镇的现代农业(中药材)产业园内却是一派忙碌景象。“冬季我得忙晾晒、加工,经过搓揉、穿串、晒柔、搓直等一系列工序,药材的精华成分得以固定,晒干后即可出货或加工。”在产业园区,当归加工大户牛平功说,“园区里,企业、合作社、种植加工大户和基地联系更紧密了,我们一年四季都有活干。”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园区+企业+合作社+基地+群众”,这种产业发展“联合体”,正在成为宕昌推动中药材产业快速发展的有效路径。目前,宕昌正以哈达铺为核心园区,辐射带动阿坞、理川等15个中药材主产区,构建“一心一带五基地”的空间布局。


  信息、项目、资金、技术向产业链集聚,促进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产业带动能力越来越强。“为加力推动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我们坚持实行一个产业一套班子、一套实施方案、一套扶持政策、一套专家团队、一套考核体系的‘五个一’机制,常态化抓点示范,推动各类生产要素加速向特色产业集聚。”甘肃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杨金泉说。


  杨金泉介绍,为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甘肃坚持系统思维谋划,建立健全五级书记抓乡村产业振兴考核机制,先后出台了现代寒旱农业特色产业倍增行动、以养殖业牵引带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特色农产品及食品加工产业链链长制、“甘味”农产品品牌建设等一揽子政策措施;省政府分别召开牛羊菜果薯药6场产业发展专题座谈会,广泛听取市县负责人、相关专家和企业家的意见,制定印发《推进预制菜产业发展提升农产品加工业水平实施方案》,提出以建设十大品牌、十大园区、百强企业、百优产品为主要内容的“双十双百”奋斗目标,研究制定了全省特色产业提质增效“1+6”方案和现代设施农业“1+1+5”系列文件,指导各地推动特色产业不断提质增效。


  


  从“头”到“尾”的提升


  甘肃坚持聚焦“农头工尾、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坚持以农产品精深加工和食品工业牵引带动特色产业价值链提升。全省共创建了9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50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42个产业强镇,其中,2023年,甘肃苹果、马铃薯获批创建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实现了全省六大特色产业全覆盖。


  地处黄土高原苹果优势产区的静宁县通过择优扶强、项目带动、招商引资等方式,大力发展苹果深加工产业,延长产业链条。同时,静宁县还深度挖掘苹果文化,大力发展体验、观光、休闲旅游,促进了苹果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静宁县陇原红果品经销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何鹏虎说,今年,公司以体现原汁原味静宁苹果特色的精深加工系列产品为定位,打造了苹果食用醋、苹果汁饮料、苹果脆片等3大系列16款产品,并注册了“故乡童年”等3件商标。


  为做大特色产业,构建更为完备的产业链条,甘肃将目光投向了省外的上下游企业。特别是甘肃省委、省政府高规格召开全省招商引资大会后,省农业农村部门迅速行动,加力推进“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和优化营商环境攻坚突破年行动,成立工作专班,编制“两库两册”,建立分产业包抓招商引资项目、分级包联农业企业的双向包抓联工作机制,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让甘肃省外企业家们动容的是,甘肃农业农村部门不仅为企业建立了“六必访”制度,还明确为企业开展“一条龙”“套餐式”“送上门”服务,甘当企业发展的“店小二”“贴心人”。


  福建泉州、山东济南、浙江杭州、四川成都……甘肃省农业农村厅一口气举行了6次集中招商引资推介洽谈活动,全省农业农村系统开展的招商引资活动达427场次,完成签约项目822个,签约额达764亿元,项目开工率95%;全省新增营收2000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转规企业59个、营收1000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07个,全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总数达到了3470家……


  


  “寒旱”高地上“百花”齐放


  近年来,甘肃充分发挥独特自然资源禀赋和生态环境比较优势,努力将“寒旱”这一发展数量型农业的劣势转变为发展质量型农业的优势,构筑错位发展格局,不仅推动了寒旱特色农业的高质量发展,更为打造现代寒旱特色农业高地奠定了基础。


  杨金泉介绍,甘肃大力实施现代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持续推动特色产业规模扩大、结构优化、质量提升,全省特色产业呈现出结构趋优、规模扩大、效益提升、集聚发展的良好态势。


  “在政府的支持下,我们养牛的现代化水平迅速提高,现在养牛的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喂饲料的时候用铲车、拌料机,饮牛的水槽下埋有滴管,只需摁一下开关就可放水……”通渭县义岗川镇悠江村养殖大户李进武说。


  义岗川镇有关负责人介绍,为深入实施现代丝路寒旱农业肉牛产业三年倍增行动计划和能繁母牛扩群增量工程,义岗川镇投入550万元对养牛农户进行补贴,目前,全镇牛存栏2.11万头,带动养殖户人均增收2000元左右。


  “这几年,畜牧业在全省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平均每年提高两个百分点,有力支撑了全省一产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快速增长。”甘肃省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预计全省优势特色产业面积4436万亩,全产业链产值5791亿元,比2020年增长63%。前三季度,全省种植中药材、高原夏菜面积产量均居全国第1位;苹果面积、产量分别居全国第2、第3位,马铃薯面积产量均居全国第3位,羊存栏量、出栏量分别居全国第3、第6位;牛存栏量、出栏量分别居全国第7、第8位。


  


  陇上“土特产”释放“甘味”力量


  品牌化是农业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近年来,甘肃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品牌建设。甘肃紧盯国内外市场对天然有机、特色化、多样化优质农产品需求快速增长的大趋势,聚焦做好“土特产”文章,厚植“甘味”特色农产品绿色有机底色,深入实施黄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大力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持续推进以“甘味”品牌为引领、以地方公用品牌为支撑、以企业商标品牌为根本的三级融合、协同发展、互为支撑的品牌培育体系建设,“甘味”品牌效应日益凸显。


  在过去,马铃薯是定西人的“救命薯”。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定西马铃薯”从“救命薯”“温饱薯”到“致富薯”“小康薯”,逐步变成了定西的“金字招牌”。


  为进一步擦亮“定西马铃薯”这个金字招牌,定西坚持以品质提升、品牌打造为核心,着力强科技优品质、壮加工增效益、树品牌创特色。目前,定西马铃薯产品已延伸到主食、方便食品等领域,脱毒种薯销往内蒙古、四川等十多个省区,年均出口1000万粒以上;区域公用品牌“定西宽粉”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全市宽粉经营主体已经达到110家,产能达到10万吨以上。


  “定西马铃薯”只是甘肃推进“甘味”品牌建设、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典型代表之一。目前,甘肃已有63个市县区域公用品牌、680家企业商标入选“甘味”品牌目录,全省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达到2290个。“定西马铃薯”“静宁苹果”等8个区域公用品牌入选了农业农村部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甘味”品牌连续两年位居中国区域农业品牌影响力指数百强榜首,入选2022年消费者喜爱的100个品牌。甘肃已在全国授权开设“甘味”品牌实体展销中心52家,建成线上销售电商平台17个,全省农产品网店达到9.8万多家,“线上+线下”品牌营销体系已见雏形。


(责任编辑:鲁明)
下一篇:

科技赋能“铁牛” 田野拥抱“智慧”

上一篇:

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成效初显 全国粮食产量创历史新高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