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秸秆、机车打包、运输储存……连日来,在黑龙江省肇东市五里明镇胜平村的农田中,七八台大型打包机忙着捡拾秸秆,随着机车匀速前进,散落在地里的玉米秸秆被快速“吞”进机车内,随即均匀地“吐”出一捆捆秸秆方块。
初冬时节,肇东市的粮食已经“颗粒归仓”,丰收的喜悦依然在田间地头延续着,“生态增收”让废弃农作物秸秆“变废为宝”,推动乡镇村屯绿色生态循环发展。
“这些秸秆包主要用于加工精制饲料和秸秆发电,市场前景非常好。”肇东市胜平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姜晓华介绍,“现在我们每天出动6台方包机、5台圆包机,一次作业即可完成对田间秸秆的收集、去杂、压缩、包膜、打包等工序。”
为了充分利用农闲时间加快秸秆回收储存,五里明镇积极采取政府引导、加强宣传等举措,全力推动全镇秸秆综合利用,秸秆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等利用潜力不断被发掘。截至目前,五里明镇秸秆打包离田面积已达到10.8万亩。
“我们镇党委、政府通过统筹各作业主体,利用晴好天气,将秸秆还田或离田,做到应还尽还、应离尽离,促进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丰收,为明年春季生产打下坚实基础。”五里明镇副镇长陈洪波说。
过去,黎明镇的秸秆主要用于村民取暖和日常生活燃烧,随着电气化的普及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田间的玉米秸秆成了废弃物。“你看,现在大农机效率多么高,可以把玉米秸秆打成捆离田回收再利用,村民不再乱堆乱放,还能有效防治环境污染,美了环境、富了群众,更有利于明年耕地起垄保墒播种。”看着打包成型即将运走的秸秆包,黎明镇永久村农民关洪福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今年秋收以来,黎明镇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宣传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政策,发挥典型示范引带作用,积极推进秸秆打包还田与离田作业,让秸秆“变废为宝”,为进一步保护黑土地、推动乡村振兴增添了“绿色引擎”。“我们采取镇干部包村屯、村屯干部包地块的工作机制,加快全镇玉米秸秆打包离田,目前已经有14.9万亩玉米秸秆离田。”黎明镇镇长王宇介绍,随着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广泛应用,当地逐渐形成了科学、便捷的收储模式,提升了秸秆利用效率,改善了农村人居生态环境。
“秸秆饲料粗纤维不仅可以有效补充饲草料用量,还能进一步提高养殖效益,非常适合用于肉牛喂养。”晨曦微露,昌五镇的肉牛养殖大户孙学勇正在牛舍内忙碌,每逢玉米收获季,孙学勇都会收储大量玉米秸秆。“我养殖的肉牛目前存栏210多头,通过政府实施的‘秸秆变肉’工程,秸秆变成了肉牛爱吃的饲料,肉牛养殖已经成为我们村的致富产业。”孙学勇说,一头肉牛一年需要消耗3吨左右的秸秆,当地丰富的玉米和秸秆资源为肉牛养殖业提供了充足的饲料供应来源,饲料化利用又为解决玉米秸秆废物利用难题提供了新路径,一举两得。
在金安村,一眼望去,一排排现代化牛舍整齐干净,一栋栋草料储存棚内整齐码放着秸秆包,搅拌机将牧草、秸秆、青贮饲料等搅拌均匀,用于制作肉牛饲料。近年来,金安村以点带面,积极鼓励农民养牛致富,肉牛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目前,金安村肉牛养殖户共计53户,肉牛存栏量达到1600多头,肉牛养殖基地规模越来越大。
近年来,肇东市以秸秆饲料化、原料化、基料化、肥料化、能源化的“五化”利用为切入点,积极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与生态环保、农业增效相结合,多措并举寻求秸秆综合利用新途径和新方式。肇东市立足秸秆资源优势和实际情况,大力扶持相关企业,不断创新工作措施,推广新工艺、新技术,让秸秆“秸”尽所能、变废为宝,形成了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的多方共赢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