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产专家与种植户在辽宁省兴城市的“花生提质固氮绿色增产-ARC耦合技术试验示范”项目区察看花生植株表现。
10月24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简称全国农技中心)组织专家,对国家花生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沈阳农业大学花生研究所所长于海秋及其团队承担的“花生提质固氮绿色增产-ARC耦合技术试验示范”项目在辽宁省兴城市羊安乡刘八斗村应用示范区进行实打实收现场验收。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新友代表专家组宣读了现场验收结果:应用花生提质固氮绿色增产-ARC耦合技术(简称ARC耦合技术),增强了花生结瘤固氮能力,显著降低了花生果腐病等病害危害程度,提高了花生荚果外观品质,单株饱果数显著增加,常规施肥+ARC菌剂处理示范田块比不施ARC菌剂对照田增产16.98%,增产效果显著,真正实现花生增产增收、品质提升,建议在全国花生主产区大范围示范推广。
与会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温福表示,ARC耦合技术对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助力大豆油料产能提升、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建议加大推广力度,共同助力辽宁花生产业健康发展,为保障国家粮油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该技术是中国农科院油料所李培武院士团队历经20多年研究形成的促进花生绿色高质量发展的一项新技术,2023年入选全国农业主推技术,已在16个花生主产省试验示范推广。近两年,全国农技中心联合李培武院士团队在辽宁省花生主产区开展ARC微生物菌剂提质固氮耦合绿色增产关键技术试验示范工作,在探明其诱发花生结瘤固氮、增产增效与减毒素减成本效果,总结集成花生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模式方面取得积极进展。
花生种植遇瓶颈
连作障碍亟待解决
东北地区是我国纬度最高的优质花生主产区,年均种植面积超54万公顷,总产量约170万吨。其中,辽宁发展花生产业具有明显的地理优势、品质优势和比较效益,是重要的优质花生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在辽宁,花生已成为除玉米、水稻外的第三大作物,是重要的出口创汇作物,其中烘焙花生和花生米分别占我国花生出口总量的52%和28%。然而,辽宁花生单产仍然低而不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影响花生单产的一大问题是连作障碍。长期连作导致花生需求较多的元素在土壤中严重匮乏,造成根际土壤养分失衡,最终导致花生养分吸收能力显著降低,无法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求,根、茎、叶不能更好地生长,开花数量减少,荚果数、饱果数、饱果率降低,果腐病等病害日趋严重,最终造成减产。
辽宁当地的种植户通过将花生与玉米轮作或间作来解决连作障碍问题,但如此花生的种植面积得不到有效保证。ARC耦合技术的应用,为花生连作提供了技术支撑。
兴城市羊安乡刘八斗村秋明家庭农场的主人周秋明体会到了应用这项技术的好处:“由于地块连续种植花生超过10多年,造成土传病害异常严重,花生白绢病、根腐病、果腐病高发。今年由沈阳农业大学于海秋团队试验应用ARC菌剂,发现此菌剂对改善土壤环境、降低土传病害效果非常好,处理组比对照组土传病害明显减轻,增产效果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