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抗旱、耐盐、高消化率(褐色中脉)高丹草“三系”杂交种——冀草6号高丹草在盐碱地的推广,近日,冀草6号高丹草观摩会在河北省沧州黄骅、中捷产业园区盐碱地成功举办。
近年来,我国畜牧业快速发展,极大地满足了群众的肉蛋奶需求,但是,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却面临着优质饲草缺口超4000万吨的困境。因此,利用盐碱地等边际土地生产饲草成为弥补饲草缺口的有效途径。
经过13年研究实验,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以下简称:旱作所)牧草研究团队成功选育出冀草6号高丹草,旱作所牧草研究室主任李源介绍,冀草6号高丹草2019年通过国家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连续2年被列为河北省农业主推品种。该品种具有抗旱、耐盐、低木质素、高消化率等特点,与对照品种相比,该品种木质素含量降低30%以上,亩产干物质消化率提高20%左右,株高可达3米,亩产青贮草可达3.5吨以上。同时,该品种抗病、抗倒性强,在不同生态区连续多年的示范种植适应性强,尤其在土壤含盐量0.5%的盐碱地上示范表现良好,是一种在盐碱地种植潜力非常高的饲草品种。
在黄骅友和种植专业合作社和河北景明农业有限公司牧草种植基地两块盐碱度不同的示范地上,上百亩的冀草6号高丹草均长势旺盛,平均株高超过2.5米。黄骅友和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志清介绍,合作社今年在盐碱地上共试验种植了100亩冀草6号高丹草,7月初播种,10月初收获,每亩收获鲜草3.5吨,收获后制作成青贮饲料,每亩能有1000多元纯利润。“我们今年第一年试验,就只种了100亩,早知道有这么高的效益,我们就种500亩了,明年我们计划要扩大面积,争取种植2000亩以上。”张志清说。
据了解,旱作所牧草研究团队还研究探索了轻度盐碱地“旱碱麦+高丹草”复种模式和中度盐碱地“高丹草+饲用小黑麦”一年两作、全年生产优质饲草种植模式,充分发挥了冀草6号高丹草抗旱、耐盐的特性,不与粮食作物争地,进一步提升河北饲草产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