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5704232298

台江县:农业提档加速 蹚出致富“新路”

   2021-09-17 百度 355 0
核心提示:台江县:农业提档加速 蹚出致富“新路”

  一个个新型经营主体带领群众抱团闯市场、一批批绿色果蔬销往全国各地、一项项科技成果转化为农业提质增效的原生动力……近年来台江县以现代农业建设为总揽,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奏响了一首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致富交响曲,不断向高效农业迈进。

稻田养鱼

  聚焦“特”“优”点燃“现代农业”引擎

  连日来,台江县大德村的金秋梨种植基地热闹非凡,耀眼的金红色在湛蓝的天空下铺展开来十分壮观。果树上一个个挤挤挨挨的金黄色果子等待着农民采摘,展现着丰收的图景。

  “台江县金秋梨产业种植历史悠久,由新高梨芽变种而来,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从湖南引进栽培,全县现有种植面积8000亩,目前全县金秋梨产业已进入盛果期。”大德村的金秋梨种植基地负责人曾东华介绍,在基地示范作用带动下,村民逐渐接受了新品种,积极投入种植当中,并由此得到可观的收益。

  迎接丰收的,还有台江县的枇杷产业。说到台江县革一镇的枇杷发展之路,要追溯到十多年前,当时镇里各村都有稀稀拉拉的种植,没形成连片的产业。直到2015年,镇里按照“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在该镇发展精品水果扶贫项目,枇杷产业就在此形成规模、扎根壮大。

  江边村的果农杨艳萍种植枇杷有4-5年,日前家里的10多亩枇杷地枇杷长势正酣,她家的枇杷都是施农家肥,质量过硬、个大味甜、鲜美可口,市场走俏的时能卖上20元一斤的好价钱。

  “从5月10日开始卖到现在卖了千把斤,也赚到了7-8千块钱。”杨艳萍边说边采着,一只手拿着木棒勾拉下树枝,另一只手熟稔一拧,一串串鲜橙的枇杷就摘进桶里了。

  如今,大户带小户、家家种枇杷,全镇种植枇杷已达1万余亩,每年产量能达100万公斤,年产值达500万元,种植枇杷的农户户均收入可达8000元以上,成了远近闻名的枇杷名镇,枇杷也成了该镇的支柱产业。

  通过精心打造、规模化发展,金秋梨、枇杷等系列产品向“特”“优”发展,点燃了现代农业“新路”发展的引擎。

稻田综合种养

  改革创新迸发“现代农业”新活力

  近年来,台江县一直在探索“稻田综合种养”等帮农致富问题,采用农业综合种养的模式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一亩耕地可以同时既种庄稼又搞养殖吗?如今,这两种看似不相干的生产方式却融洽地结合在同一块土地上,互相滋养,在台江大地上蔓延开来,构建起稻田综合种养的雏形。

  这是台江县农业农村局近些年来大力推广“稻+鱼、稻+虾、鱼+鸭”等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稻田综合种养,是利用水稻跟合适的渔业等品种有机结合,科学利用土地空间、发展生态立体经济的一种新型种养模式。

  与单纯种植水稻相比,稻田综合种养减少了化肥和农药使用量,综合利用了水土空间和动物粪便,经济、生态效益显著增强。同时调节了土壤环境,改善了土壤结构,增加了土壤肥力,又提高了秧苗的抗逆性,有效防止了病虫害的发生,促进了秧苗的健康成长。鱼坑不投放任何饲料,确保水稻和鱼苗在绿色无污染环境中生长,建成优质稻田种养基地。

  据该县农业农村局介绍,“稻田综合种养”是一种高产高效、节能节地、生态环保的稻田新型种养模式,可达到稻鱼、稻菜、稻鸭、稻虾等同步增产、产品品质同步提升的良好效果,为提高稻田利用率和粮农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1年全县稻田综合种养实施面积达5.7万亩,相比较10年前,水产品产量从百吨增长到千吨,年产值从10年前不足百万元猛增到千万元以上。

食用菌

  专业引领实现共同致富挖穷根

  “城里人说这是别墅,我觉得这比城里的别墅还漂亮。”看着自家的新楼房,台江县交下村48岁的村民王平笑开了颜。放眼望去,交下村沐浴在夏日的阳光下,一排排苗家吊脚楼的新居倒映在潭碧的湖水中,一派江南小桥流水人家风景。近年来,台江县家庭种养业迅速扩大,“稻田养鱼—养猪—种水果蔬菜”立体农业让农民奔上了致富路。

  交小村的发展,得益于台江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生态农业建设,从人均不到3000元到目前人均8000元。这仅是该县许多发生可喜变化的乡村的一个缩影。

  这些年,台江的食用菌产业、茶叶和中药材产业等纷纷涌现,生猪产业、生态家禽、蔬菜产业也赶上了步伐。依托黔东南州“苗侗山珍”的区域公共品牌,台江县围绕特色和优势的食用菌、金秋梨、枇杷、蜂蜜、茶叶、优质稻及稻田鱼等产业,有序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完成万瑞达、姊妹茗珠、翁你佳禾、苗菇菇、稻花鱼等商标的注册,一个个产业融合的例子皆证明,农产品精深加工大有文章,建立起了八大特色优势产业助牢巩固脱贫,推动乡村振兴。

  随着台江的交通、信息等基础设施的日新月异,农业从单一种养殖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转变,旅游与农业融合共进,山地旅游、度假康养、农耕体验等新业态不断涌现,形成了一个个的旅游自然景观打造点白水洞,成就了一座座的文化产业园度假景观塑造地施洞,农业园区也逐步向景区转变,实现“农业+旅游”融合发展的步伐也越走越快。

  大力开发“旅游+”发展模式,闯出一条“旅游发展+现代农业”“产品经济+观光经济”的产业新路,用现代农业发展撬动经济新领域,让群众的钱袋子越来越鼓,让乡村实现大振兴。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推进农艺农机融合,助力土地产业兴荣

上一篇:

福海县农业机械助秋收 为乡村振兴插上科技翅膀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