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永川区仙龙镇,重庆先农农机专业合作社的“铁牛”正在建成的高标准农田里工作。
一把年纪的永川区仙龙镇石宝寺村老党员管万才觉得,种地比过去来得轻松,“耕、种、防、收、烘都是机械化操作,啷个不轻松?”8月23日,指着正在自家地里作业的几台中型收割机,他说。
“轻松”的背后,是永川区在这里试点了党建引领农机社会化服务,镇上以“党支部+”的形式,成立了农机专业联合社,把12个村的农机专业合作社统筹起来,便于组织调配,一方面实现了党建与基层工作的“虚实”结合,另一方面夯实了村集体经济,还培养了一批人才队伍。
用组织力量破解基层党建、土地闲置等难题
仙龙镇的联合社名叫重庆先农农机专业合作社,党总支书记和理事长均为41岁的管明春。
在农机社会化服务方面,管明春既是受益者,也是实施者。他是土生土长的仙龙镇大石坝村人,早年间在大石坝村当过社保员,后来觉得工资太低,遂辞职去四川等地经商。前两年,看到家乡的许多地实施了高标准农田改造后,又萌发了返乡创业的心思。
2021年,管明春一口气在仙龙镇流转了2000多亩地,准备种植粮油。不想刚种了一季油菜,问题就来了。眼看着油菜到了收获季,管明春却陡然发现当地没有足够数量的农机。
地里的油菜待收,但天气可不会等人,一场大雨过后,没来及抢收的油菜被“打死”了一万多斤,让管明春心疼不已。
管明春遇到的问题,实际上是当时永川的一个共性问题。在渝西地区,永川的立地条件相对较好,高标准农田改造的进度也较快,但也一度面临着没有足够数量的农机问题。
在已经基本全域实施了高标准农田改造的仙龙镇,这一点体现得尤为明显,“只有少数人购置了农机,数量不够,且比较零散。”仙龙镇党委书记赵维领表示。
在对农村基层党建进行调研的时候,永川区委组织部也发现了这个问题,他们决定从党建入手,予以探索解决。
为何从农机社会化服务这个点切入?永川区委组织部副部长郭磊解释:从贯彻落实中央安排部署来看,农机社会化服务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支撑;从永川的现实来看,基于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农村人口老龄化等因素考虑,必须推动农业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从组织振兴的角度看,有利于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提升组织力,解决当前农村谁来种地、怎么种地、农业效率低等社会问题;从经济意义上看,这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发展集体经济消除薄弱村、助农致富最管用、成效最快的手段之一。
画外音:从2022年下半年开始,永川在全区遴选仙龙镇和何埂镇科名村、双石镇脚盆井村、吉安镇金门村等4个试点单位,探索党建引领农机社会化服务试点工作,力争让农村基层党组织广泛参与农机社会化服务并发挥引领作用,有效解决农业用地闲置撂荒、农村集体经济薄弱、基层党组织服务管理能力不强等问题。
整合政策资源助力发展
既然支部要建在合作社上,党员要放在合作社里,那么选好一个带头人就至关重要。这在科名村、脚盆井村、金门村比较好办,由村党组织书记兼任合作社党支书即可。而在镇级试点的仙龙镇,酝酿人选要更“考”人一些。经过一番考察,仙龙镇选择了管明春。
“首先,他2007年就入党了,算是老党员;其次,他是承包了2000多亩地的大户,自己有这个需求;第三,他曾是村干部,有一定组织和协调能力。”赵维领解释原因。
走马上任后,管明春的工作顺利开展。“我们是联合社,就是把镇里12个村的农机专业合作社都联合起来,统一调度全镇的农机资源和机手。”他告诉记者。与此同时,联合社党总支下设农机作业服务和教育培训经营两个党支部,还组建了14个农机专业服务小组。
选好带头人之外,合作社还要体现以“服务”为本。如仙龙镇的联合社股权结构中,12个村集体股份经济联合社、全镇235户脱贫户持股比例为60%,另外40%为农户的现金入股。这样一来,联合社就以股份为纽带,与农民形成了“两次分红”和“三重收益”利益联结机制。
如何对4个试点的农机专业合作社“扶上马送一程”?永川将涉农部门通过组织的力量整合起来,总计投入约2000万元财政资金,购置农机、修建农机棚库,有效解决了农机短缺的问题。
“我们新增了3台插秧机、3台旋耕机、12台播种机、4台烘干机以及其他机器,加起来差不多花了300万元。”双石镇脚盆井村党总支书记、脚盆井村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仁权对合作社的农机如数家珍。
解决了机器问题,还要解决操作手的问题。在脚盆井村,7名村干部都加入了合作社,张仁权更是带头参加区里组织的培训班,学习如何熟练操作农机。如今,合作社已有34名党员,其中有6名全职机手,成为服务全村以及周边地区的生力军。
画外音:永川按照“党支部+”模式,培育“1+3”党建引领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同时,通过政策推动和资金撬动,持续打造党建引领农机社会化服务应用基地,并构建农机社会化服务人才培育体系,推动合作社党支部同全国首个乡村振兴学院联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乡村振兴学院联盟深度合作,年均引育农机操作人才200人以上。
壮大集体经济 农业提质增效
在总体上供小于求的农机社会化服务市场,几个合作社的成立无疑填补了市场空缺,也都初见成效。
“成立并运营13个月来,我们已经实现了镇域4.8万亩农田农事全过程服务。”管明春颇为自豪地表示,在此基础上,他们还向外输出农机服务6000亩,本季水稻已实现农机耕、种、防、收约2万亩,实现产值120万元,利润30万元,“过去,我们这里河南、江苏等地的机手要占50%以上,今年他们来看了一圈后就撤走了。”
“村里4350亩地,其中改造后的高标准农田有2100余亩。今年,这2100亩地中的90%已经被我们合作社覆盖。”张仁权告诉记者,今年前8个月农机合作社的利润达到了18万元,成为村集体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而在此前,脚盆井村集体收入仅有水库和林地的出租收益,加起来只有几万元。
经济收益只是其一,更为显著的是耕作效率的提升。在仙龙镇,通过整合各村现有资源,开工建设农机库棚,合作社农机利用率达85%,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65%,主要农作物机械化率达74%,有效降低农业生产成本30%。
“我们整合了相关政策,对大户散户都给予支持优惠,一般而言大户60元/亩,散户90元/亩,较市场价格分别下降20元和30元,大大降低了种粮成本,也提高了机械化率。”永川区农业农村委副主任杨必良介绍。
在全区范围内,通过“1+3”的试点示范,永川引领培育服务主体41个,全区农机社会化服务面积从2019年的6.8万亩提升至目前年均20万亩。与此同时,2022年全区农业机械化率达74%,粮食单产475公斤/亩,两项指标均列全市第一。
画外音:下一步,永川将深化党建引领农机社会化服务,在4个试点镇村将村党组织和无职党员、技术骨干发动起来,把骨干党员特别是村干部培养成农机手、把农机手培养成骨干党员。此外,组建全区性的农机专业联合社,把全区的农机和机手资源都整合起来,积极融入泸永江融合发展示范区发展,最大化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