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5704232298

绿色崛起意正浓

   2023-08-29 143 0
核心提示:     青海省海南州借助光伏发电产业,大力发展“板”下经济,在光伏电站种植牧草,养殖“光伏羊”。 洪玉杰 摄  在有着

 绿色崛起意正浓


  




  青海省海南州借助光伏发电产业,大力发展“板”下经济,在光伏电站种植牧草,养殖“光伏羊”。 洪玉杰 摄


  在有着“中国最美的湖泊”之称的青海湖南岸,坐落着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驱车前往,车窗外,日光灼灼,风车飞转,大湖之南,碧波万顷。


  今年7月10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海南藏族自治州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这是青海省以科技创新主动融入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里程碑,这也是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工作启动以来唯一获批的民族自治州示范区,对青藏高原及我国少数民族欠发达地区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海南州的清洁能源、生态农牧业也迎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针对生态本底脆弱与生态保护战略需求矛盾突出、产业基础薄弱与民生持续改善需求矛盾突出等问题,我们集成应用生态保护、清洁能源、生态农牧业等技术,实施生态保护与治理提升、生态农牧业绿色发展促进、新经济增长点培育、生态文化旅游惠民、科技创新支撑等行动,推动泛共和盆地绿色崛起。”海南州科学技术局局长谢康勇表示,重点实施推进生态保护与治理,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推动生态产业绿色发展,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


  




  从地下挖掘“热资源”




  走进海南州共和县城北新区的地热供暖改造示范项目车间,只见一套套科技感满满的设备仪器高耸林立,这些设备以“取热不取水”的方式,让外界不仅看到海南州地热的“颜值”,更展示了它前沿创新的“研值”。


  “2020年,我们启动了地热供暖示范项目,这是青海省首个地热供暖改造示范项目,旨在将共和县打造成全省第一个供暖无烟尘的城市。”共和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杜苏海介绍,该项目通过一采一灌和四级取热方式,实现了共和县城北新区1号片区供热面积从5万平方米扩大到22万平方米的目标。


  “地热能供暖的成本低于天然气供暖,每个供暖季可节约天然气费用200万元,大大降低了广大群众的生活成本。”杜苏海表示,地热供暖项目不受气候和资源条件影响,输入少量电量即可完成地下热量的开采、提取、输配,比天然气供热系统节能40%,比电锅炉系统节能60%以上。


  供暖涉及千家万户,清洁供暖已成为大势所趋。青海全省首个地热供暖项目缘何落地共和?这源于共和盆地拥有的丰富地热资源。


  地热能是一种储量丰富、分布较广、稳定可靠的可再生能源。研究人员经过多年的地热资源勘查发现,共和盆地蕴藏着丰富的地热资源,且种类繁多,包括浅层地热能、地下热水和干热岩三种类型。


  共和盆地是中国境内地热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被誉为“中国热盆”。该盆地具有埋藏浅、温度高、品质好、易开发的特点。近年来,海南州依托丰富的地热资源,成功建成了供热面积22万平方米的地热清洁供暖工程,实现了24小时不间断供热,达到了供热成本下降、供热质量提升的效果。


  地热资源是如何转换成热能的呢?据了解,该项目是将深井潜水泵下至井内300米深度位置抽取地下热水,取水温度90摄氏度左右,再通过水处理设备送至设备机房进行换热,换热过程中,通过板式换热器配合热泵机组提升热量,地下热水经过“四级取热”温度降至16摄氏度后,再通过回灌设备将取热后的尾水100%回灌至回灌井内,实现了“取热不取水”。


  该技术的应用推动了共和县首次地热规模化开发利用,并进入了实际应用阶段,这也为促进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发展和打造“零碳城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土地获取“绿动能”




  “这是我们生产的牦牛鲜奶,牦牛奶含量较高,口味纯正,回购率较高,深受当地老百姓和游客的青睐。”近日,记者在青海湖雪峰牦牛乳业有限责任公司的销售点看到,这里生产的牦牛鲜奶、酸奶等乳制品系列产品供不应求。


  此外,带有“青海湖”商标的乳制品正在以其独特的口味和绿色无污染的生态标签,走向更加广阔的市场。


  “目前,我们拥有灭菌乳、发酵乳、含乳饮料和固态牦牛乳粉四大类产品和50多个品种,产品遍布全国各地。”青海湖雪峰牦牛乳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介绍,企业以“青海湖”品牌为基础,立足海南州,依托青藏高原得天独厚的天然牧场和原奶无污染的原生态环保理念,在市场中取得了良好的声誉和销售业绩。


  发展绿色农牧业,海南州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海南州是生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和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之一,是青海湖湖域生态保护区、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等一系列生态治理重点建设工程的重点地区,也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这里也是青海省最大的农牧交错区、全省畜牧业大州之一,拥有广袤的天然草场,是全省最大的饲草生产基地、青南地区重要的饲草供应基地,同时也是全省最大的青稞主产区、藏羊养殖区和重要的畜产品生产基地。全州草场面积达5100万亩,各类牲畜存栏546万头(只),粮食产量约占全省的15%,畜产品产量约占全省的25%,三文鱼产量约占国内市场的60%。


  独特纯净的生态自然环境孕育了牛羊肉、乳制品、蜂制品、青稞、油菜等绿色有机产业,产生了巨大的“绿色价值”。


  为了将这些绿色资源从“有”转化为“优”,海南州坚持走绿色生态、有机发展之路,通过大力发展有机产业,加强有机产品认证,塑造有机产品品牌等方式,激活“绿动力”。目前,全州的牦牛和藏羊原产地可追溯体系已经实现了全覆盖。海南州坚持走绿色兴农、品牌强农的道路,成功培育了3家国家级龙头企业,打造了高原“天路飘香”区域公用品牌,培育了42个绿色食品和59个有机产品,“圣洁海南”品牌效益持续放大,高原“天路飘香”特色农畜产品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从“蓝海”探索新路子




  海南州拥有“两个海”,一个是以青海湖、龙羊湖为主的自然“海”,另一个则是光伏板铺成的人工“海”。走进坐落于塔拉滩上的海南州绿色产业发展园区,在朗朗晴空下,一望无际的光伏板犹如一汪蓝色海洋,令人震撼。


  日子往前推几年,海南州共和县铁盖乡吾雷村村民索南太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会有在塔拉滩上谋生计、共致富的一天,而且还关乎“碳达峰碳中和”。


  离园区不远处,索南太家的羊群正在悠闲吃草。“那时我们没有什么增收产业,只能守着自己家的几亩地和几只羊,日子过得紧巴巴的。现在不同了,靠着‘光伏羊’,我们的收入节节升高,日子越过越有滋味。”他说。走在“光伏牧场”,回想起曾经的苦日子,再看看现在的“甜生活”,索南太很激动,对今后的生活越来越有信心。


  “光伏羊”为牧民带来了增收的“喜洋洋”。谢康勇介绍,随着“蓝海”的建设,经过清洗光伏板的水流滋润,曾经的荒滩上开始长出了青草,光伏生态园区不仅解决了塔拉滩长久以来风沙肆虐的问题,也为当地群众开辟了一条“牧光互补”的生态富民之路。


  目前,海南州共和县和贵南县相继建起了光伏发电站,借助光伏发电产业,大力发展“板”下经济,在光伏电站种植牧草,养殖牛羊存栏达2万多只,实现了“一草两用”,进一步创新了“光伏+乡村振兴”模式。


  绿色发展是海南州的主旋律,也是海南州破解经济社会发展难题的必由之路。下一步,海南州将围绕青海省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的发展目标,在既有的近10家生态光伏牧场的基础上,立足乡村振兴培育产业,建成200个“牧光互补”的大型生态光伏牧场,实现清洁能源和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融合发展,探索出推进“新能源+现代生态农牧业+大数据产业+高原文化旅游业”融合发展的创新模式,实现生态、生产、生活的“三生”共赢。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彭家坪镇:开展老旧农机报废工作 筑牢农机安全生产底线

上一篇:

重庆市:璧山区:成功举行水稻机收减损技能大赛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