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5704232298

农机补短板 跑出“加速度”

   2023-08-09 农民日报 403 0
核心提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一体播种机(左)、小麦浅埋滴灌播种机(右)正在开展作业。 甘肃省地貌形态复杂,气候类型多样,山地、高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一体播种机(左)、小麦浅埋滴灌播种机(右)正在开展作业。 


甘肃省地貌形态复杂,气候类型多样,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类型齐全,交错分布。甘肃省在发展粮食产业的基础上,各地随山就水,寻找优势,孕育出以“牛羊菜果薯药”为主的特色农业产业。甘肃省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马铃薯三大作物为主,粮食作物和特色作物种植面积分别占甘肃省耕地面积51.8%和65%。


农业机械化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抓手和基础支撑。甘肃省的农业机械化必然不是一件易事,必须满足粮食生产和特色优势产业的多样性需求。


近年来,甘肃省聚焦农业机械化发展短板环节和薄弱领域,研产推用协同推进,精准发力,加快推动农机装备转型升级,农业机械化取得长足进步。2022年,甘肃省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65%,虽比全国平均水平低8个百分点,但与“十二五”期末比,已提高16.6个百分点。小麦、玉米、马铃薯三大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达到90.04%、75.86%和64.987%,分别比“十二五”期末提高9.64个、28.96个和28.78个百分点。丘陵山区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1.2%,比“十二五”期末提高21个百分点。


调研摸底形成目录,以需求侧牵引农机补短板


河西走廊及平原地区机械化发展较快,丘陵山区农机下地难、作业难;主要粮食作物机械化水平较高,菜果薯药等优势特色作物、畜牧养殖、农产品初加工和设施农业等领域机械化水平较低,甘肃省农业机械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突出。


列出短板清单,才能有的放矢。甘肃省农业农村部门会同工信部门开展全省农机装备需求调研摸底,建立农机生产企业名录,制定《主要农作物机械化生产技术装备薄弱环节目录》《丘陵山区机械化生产技术装备需求目录》,汇总急需农机装备12大类95小类,分区域分产业分作物分环节梳理问题短板,找准主攻方向,统筹各方力量,推进研发攻关,以需求侧牵引农机补短板。


摸清需求之后,主体还得有研发动力。


甘肃省丘陵山区面积占耕地面积76%以上,约70%的粮食作物种植在丘陵山区,但丘陵山区机械因为研发成本高、市场容量小、经济性差,出现大企业不愿干、小企业无力做的情况。


针对这一情况,甘肃省加大政策扶持引导,通过为企业提供项目资金的方式,解决靠市场手段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们支持企业、院校等率先研发丘陵山区农机装备。通过创新研发、现场演示,让企业看到实实在在的效果,让更多企业加入研发队伍中。”甘肃省农业农村厅农机化管理处处长刘文武表示。


在政策的激励下,一台台新样机被研制出来,并在具体产业中得到应用。


搭建“一中心六基地”研发平台,多部门一体化推进


具体如何研发?


对于甘肃省而言,搭建研发创新平台无疑是重要法宝。2022年,甘肃省初步搭建了全省农机装备研发创新平台“一中心六基地”,由甘肃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牵头,协同省内6家农机骨干企业开展研发。


“学院与企业签订研制合作协议,为每个企业提供办公场所、电脑设备,发挥学校研发技术力量和智能化加工设备优势,共同开展新产品样机试制,待样机性能基本满足生产需求后,由企业进行小批量生产、熟化定型和示范推广。”甘肃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赵武云说道。


甘肃省农业农村厅不定期组织“一中心六基地”单位召开技术交流研讨会,强化企业、高校、推广部门间合作,研讨当年研发哪些机具,分批次、分步骤开展协同创新。


中药材是甘肃省的一大特色产业,但中药材移栽机、收获机是产业发展短板。作为6家农机骨干企业之一,定西市三牛农机制造有限公司去年申报国家农机装备补短板项目时,与甘肃农业大学、省农机化技术推广总站密切合作,发挥科研推广部门技术力量,共同编写项目材料,弥补了农机企业会干不会写、材料写得不专业不深入的不足。该公司成功承担了根茎类中药材移栽机与收获机研制的农业农村部农机装备补短板项目。


“学校通过计算机仿真软件,对中药材农机运动轨迹和特性进行仿真模拟演练,可使农机研发需求少走‘弯路’,降低研发成本,企业负责农机制造、推广应用。”赵武云表示。


甘肃省省级层面持续支持“一中心六基地”单位补短板项目,安排研发资金850万元。甘肃省将农机装备研发纳入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成立现代丝路寒旱农业机械化专家团队,建立省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总站每个站领导包抓一个产业、制定一套方案、组建一支专家团队、配套一个项目、召开一个研讨会的“五个一”工作机制,每年安排资金400万元作为保障。


平台聚集了各方技术和人才优势,机具性能提升了,产品产量也提升了。


张军胜是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北寨镇张家堡村村民,今年4月,他用新研制的2BY-6型党参露头覆膜栽培联合种植机完成3亩党参种植。这款机械是由定西市三牛农机制造有限公司、甘肃农业大学、甘肃省农业机械化推广总站合作研发完成。


“该机具可一次性完成开沟、施肥、投苗、覆膜、覆土等工序,种苗深浅、行距和株距均可调节。机械种植较传统人工种植,株、行距分布均匀,种植深度一致,效率是人工种植2.08倍,每亩节约成本200元。“张军胜说。


目前,甘肃省组织研制的制种玉米去雄机、低损收获机,中药材露头移栽机、当归种植机,马铃薯切块机、膜上播种机、小型电动牵引平台等实现新突破,取得一批具有自主产权的科技成果,部分机具已投入小批量生产。


注重成果转化,加快推广应用


定西市三牛农机制造有限公司研发的中药材移栽机、收获机样机在各县布点开展试验熟化,每年作业期后,由全省中药材机械化首席专家张陆海召集甘肃农业大学、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等单位人员,在企业召开技术研讨会,对样机使用情况进行交流讨论,提出改进完善意见建议,再由企业完善样机,有效缩短研发熟化周期。


近年来,甘肃省遴选了一批高效实用农机装备熟化应用基地和实施主体,省市县农机推广部门协同发力,开展多区域布点、多环境试验、多主体验证,推进新机具新成果的快速熟化和转化。


甘肃省马铃薯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二位,但马铃薯大多生长在丘陵山区,开展马铃薯农机装备研发制造、引进试验、示范推广是甘肃省的重点任务。


甘肃省持续为定西市安定区、渭源县,白银市会宁县等马铃薯主产县区农机部门安排资金510万元,开展全程机械化集成示范,打造马铃薯机械化不同应用场景,举办现场演示观摩与培训活动,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


赵武云带领的甘肃农业大学团队研发了马铃薯刹秧残膜回收一体机,为丘陵山区马铃薯联合收获提供了良好的作业机械。


“过去,马铃薯收获需先刹秧,但地膜还在,收获难度较大,现在刹秧、残膜回收可以同时进行,大大节省作业环节。”赵武云说。


团队还研制出小型履带自走式马铃薯联合收获机。以往,马铃薯收获时,后面要跟着10多个人捡马铃薯,费人力、成本高,如今收割时就可将马铃薯传送到袋子里。再过几个月,定西马铃薯收获时,这款机械就能派上用场。


农机购置补贴“应补尽补”。近年来,甘肃省补贴特色产业适用机具1.5万多台,每年安排省级农机抓点示范专项资金2000多万元,支持省市县农机推广系统开展农机装备技术集成示范、丘陵山区适用农机装备试验验证、新机具新装备观摩演示等活动,累计引进示范新机具4000多台(套),多层级、多产业、多环节举办机具现场演示会586场次,宣传培训9.5万人次,初步建立了农机装备研发试验、改进熟化、推广应用的多部门全链条协同推进机制。


培育壮大农机服务主体。目前,甘肃省各类新型农机服务主体成为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应用的主力军,适度规模经营的“推进器”。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推进农艺农机融合,助力土地产业兴荣

上一篇:

陕西高陵:组织农机驾驶员考试 助力“三秋”安全生产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