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收割机在田间作业。惠州日报记者汤渝杭 摄
水稻收割机在田里有序收割稻谷,驾驶室内却没有人员……7月15日上午,烈日高照,一场智慧健康农业现场会在位于惠城区的广东海纳现代农业生态园下源基地举行,田间上演着“无人驾驶”水稻收割演示作业,参观的市民站在帐篷里感受农业科技带来的喜人场景。
满眼金黄,稻香诱人。采收现场,一辆运粮车和一台收割机紧密协作,收获稻谷一气呵成。另一台无人驾驶拖拉机则对收割后的稻田开展翻耕作业。记者透过车窗看到驾驶室内空无一人。原来,这3台农业机械通过北斗卫星信号和缜密的电脑程序,高效、精准地完成了一整套作业。
此次现场会由广东海纳农业有限公司举办,现场展示了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罗锡文团队研发的无人驾驶收割技术,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所地力提升技术、稻米功能性强化技术和广东省农科院优质丝苗米品种(19香、美香占、南晶香占等)、水稻两种三收模式等农业技术。
“无人农场不仅可以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还能让人不用下田就能种好地。”罗锡文院士在现场介绍,以无人拖拉机为例,行驶过程中横向误差不超过2.5厘米,且行距、线距和播量均匀,保证了播种的均匀度,进而提高土地利用率。
据统计,优质丝苗米19香在当地的亩产量在500公斤左右,通过无人农场生产的产量可达到662.29公斤,产量提高三成以上。
智慧农业是未来农业的方向。当天,罗锡文院士向海纳农业授予了“华南农业大学无人农场示范基地”牌匾。目前,罗锡文院士团队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28处无人农场,海纳是惠州地区的首个,标志着惠州向农业现代化建设迈出了重要一步。
今年2月,农业农村部和财政部认定惠城区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据悉,作为产业园牵头主体,海纳农业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延伸水稻产业链,与省内外众多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推行稻田立体种养、水稻公园、研学旅行、科普教育等多种模式,实现水稻种植、加工、休闲观光体验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提升农业产业附加值,带动农民增产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