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过后,湖北省十堰市房县青峰镇龙王沟村的烟田里,此起彼伏的马达声交相辉映,烟叶移栽的画面在山间徐徐展开。
背着打孔器,双手握着手柄,连接杆前端的圆形钻孔,准确的落在黑白相间的地膜中间,提起,一个圆形的井窖就制作完毕了。一天的时间,李如生可以很轻松地制作这样的井窖10余亩。
海拔1000多米的龙王沟村,李如生是该村的村支书,也是有着15年种烟历史的职业烟农。龙王沟村发展烟叶已经15年了,每年稳定烟叶面积1000多亩,是标准的千亩村。据李如生介绍,他从40多岁的时候就开始种植烟叶,15年来,从未间断。但是随着岁数的增加,面对烟田翻耕、开沟施肥、起垄覆膜等体力劳动较大的工序,李如生渐渐吃不消了。
打孔机的使用,烟叶移栽更轻松。
烟农痛点就是烟草努力的方向。2019年,龙王沟村纳入湖北省烟草公司全程机械化试点,重点解决山区烟田整地、开沟、施肥以及后期采摘、烘烤等环节无机可用或者使用效果不佳的问题。“我打眼心里高兴,这不正是我们梦寐以求的事情吗!”得知试点消息后,李如生和大多数烟农一样,举双手赞成。经过几年的探索,“现在种植烟叶比以前轻松多了,从烟田翻耕、起垄、移栽到后期的大田管理、烘烤等,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不仅省工,效率还高!”李如生操作着机械笑着说道。
问及现在烟叶种植的用工强度,李如生笑着说道,“去年,我不仅评委全镇优秀村书记,还被评为优秀职业烟农,要是劳动强度大,我是照顾不过来的!”在李如生的身后,还有一群人忙碌着,伴随着马达声,一棵棵幼小的烟苗依次的放置在井窖里,浇上定根水,经过这套工序,就算移栽完成。李如生算了一笔账,6个人,一天可以完成12亩地,人平2亩,而且劳动强度不大,同样的时间、同样的地块,以前一个人只能完成0.7亩地,而且成活率较低。
临近中午的时候,已经完成了8亩烟田的移栽任务,李如生停下机械,招呼大伙回家,“下午很轻松,争取今天放早工!”李如生是房县众多受益于现代烟草农业的烟农代表之一。
烟苗放置在井窖,算是完成了移栽。
近年来,房县烟草部门以农机农艺融合为突破口,不断推广机械化耕作技术,加大农机推广扶持力度,引导专业合作社、职业烟农使用机械作业,大力推广先进实用的农业机械,扎实抓好春耕生产及农机服务工作,助力烟农实现减工降本。
他们开展农机选型“大比武”,详细记录“大比武”数据,大力推广通用和“一机多用”的农机具。加强与科研院校、生产厂家合作,联合组建农机研制专班,搭建起“烟草+科研院所+企业”的农机研发与应用科创平台,引进和研发更适配农机,促进农机与农艺的深度融合。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度探索农机农艺融合,加大科研投入,理顺运作模式,总结推广,引进更多适应山区、有效减工的先进适用农用机械,降低烟农种植劳动强度,让职业烟农成为时髦职业!”房县烟草部门主要负责人介绍道。(图/文 彭景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