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明确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着力走质量兴农之路。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农业强国建设”。农业强国建设的关键在于实现农业现代化,而农业机械化是第一步。
近年来,邵阳市农业农村局以发展农机合作社为抓手,推进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全面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走出了一条机械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产加销一体化开发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加速了农业强市进程,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颜瑶 罗倩 通讯员 刘小笔 邵阳报道
机械化生产让农业“so easy”
眼下正是春种最好时机,邵东灵官殿镇广袤的田野里机器声轰鸣,随处可见插秧机来回穿梭,种下一排排绿油油的秧苗。
“两个人,三四个小时,完成了7亩多的插秧作业,这要是以前,肯定不敢想的。”85后“新农人”李理黝黑的脸上笑意盈盈,他的身后,平整的农田、整齐有序的秧苗和插秧机行驶过的回形痕迹,放眼望去,像是梵高笔下的星空。
李理是邵东市友群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农具操作的主力军。“农村发展越来越快,政策越来越好,再也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作,全都是机械化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了,收入也多了……”他告诉记者,回乡后,他系统学习了各种农具驾驶技术,为农户提供技术服务,现在每年不仅有20多万的收入,还能够陪伴家人,生活越来越有盼头。
近年来,邵阳不断推进农业机械化,坚持政策扶持,调动农民购机用机积极性。目前,邵阳农机总动力达5351986千瓦,拥有中大型农业机械近2万台。全市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持续提升,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9.7%。
保姆式服务让农民当上“甩手掌柜”
75岁高龄、患有腿疾的罗会生竟然成了村里的种粮大户。
“把水稻种子放在合作社的育秧工厂就行,需要耕地、育秧、插秧、治虫、施肥、收割、烘干,农机合作社都可以提供服务。”说起自己成了种粮大户这件事,罗嗲嗲开心地说,不用出多少力,只要等水稻成熟卖钱就行。他今年计划种植一百多亩双季稻。
罗嗲嗲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除去购买农机合作社的服务费,一亩田差不多可以赚500块左右,一年4万多的收入,不仅能保障老两口的生活开支,还能补贴患病的儿子,生活有了大改善。
“邵阳是农业大市,农机社会化服务可以使广大农民从繁重的农活中解放出来,还可以帮助农户进行销售,提供一站式服务。”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市拥有农机合作社454家,成功实现服务主体建设乡镇全覆盖,农机作业服务区域村组全覆盖,农机服务领域从粮油主要农作物到果菜茶、中药材、养殖特色农业全覆盖,农机服务环节产前、产中、产后全覆盖。
提质农机社让“小农户”迈向“大农业”
“这台机器通过计算机控制可实现精确施肥,将进一步促进降本增效,减少农业污染。”在雄林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仓库内,负责人罗雄林向记者一一介绍购置的智能机械。
在农机社会化服务‘百千万工程’的支持下,罗雄林投入800多万购买农机设备,现在合作社有旋耕机、插秧机、施肥机、收割机、烘干机等农机农具200多台,不仅方便了自己,还为周边农户近10000亩农田提供从种植到收割全程农事服务。
“智慧农业让种田省时省力,通过数据分析,不用下地就知道哪块田要用多少肥,准得很!”据罗雄林介绍,利用数字化和机械化,每亩水稻的种植成本至少节省了50元。
目前,合作社共流土地2000余亩,年产粮1000余吨,年产值达2000余万元。同时,带动了百亩以上种植大户3户,周边农户超过300户,完成了灵官殿镇石株桥片区水稻种植面积恢复4000亩以上,平均亩产量中稻达650公斤、双季稻达850公斤。
近年来,邵阳聚焦粮食安全和农业稳产保供,下好先手棋。确立“三为主、四中心”发展定位,把农机合作社建设作为农机推广的主战场、提升农业机械化率的主抓手、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主突破口,建设农机推广培训中心、农机作业服务中心、农机维护检修中心、粮食烘干加工仓储中心,构建农机服务全流程保障体系。2022年,邵阳市投入农机合作社扶持资金800余万元,引导扶持农机合作社的发展。建立农机合作社名录库,实行分级分档管理,共扶持建设省级现代农机合作社9家、示范社5家、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3家。全市累计扶持建设省级现代农机合作社达243家,示范社32家,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7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