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联合报》3月20日发表社论称,台湾农业困境症结在政治。
社论称,就在农村衰颓、农民凋零、农业面临存续危机,而台当局农业主管部门却连一个缺蛋问题都束手无策之际,“中研院”遴聘多位院士与跨领域学者组成的研究团队,历经数年研议,适时公布了《农业政策建议书2.0》,提供当局决策及研拟执行方案参考。政策建议书公布后,专家只一句话就说破解决台湾地区农业问题的关键:摆脱政治介入及政治考虑,才能真正发展农业。
“中研院”研究团队针对台湾地区农业发展面临的长期结构性困境,深入思考农地利用、农食产业、生态环保、医疗照护,以及农业科技、教育、金融、人力等议题,提出八大政策方向,以奠定下一代农村发展的永续基础。
然而,专家却指出,“中研院”的八大解方几乎没有亮点,因为很多问题农业主管部门都了解并拟有相关办法,但碍于政治考虑,无法让农业回归真正的发展方式。换言之,农业问题的症结,仍在政治。
社论指出,政治影响农业发展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农地流失与破碎化。“中研院”指出,在不同部门竞争土地使用、农地工厂与农舍等蚕食鲸吞下,近40年来农地面积减少约一半,令人胆战心惊。各地方在土地规划中,却还想把农业用地从平地转移到山坡地,这将导致良田减少,增加坡地灾害。
但台内部事务主管部门强调,土地功能分区划设条件,是经会商农业主管部门等确认后才纳入全岛土地计划规范,再由地方划设,不会影响粮食安全或造成坡地灾害。内部事务管理部门貌似诚恳,愿将建议纳入参考,但面对土地破坏,其实是一否认、二推脱、三摆烂;而面对“令人胆战心惊”的农地流失,当局农业主管部门居然蒙着头不吭一声。
社论称,另一个沉疴是农地遍布工厂与农舍。对于这个备受争议与诟病的不当农地利用问题,“中研院”似乎有点放弃希望,认为涉及纠结的法律问题,“尚需进一步解方”。但蔡当局只是想方设法让农地工厂就地合法化,根本无心无力监管,因此纳管期限将届,出现许多新增建或扩建的违章工厂,甚至混杂着中高污染行业的工厂。显然经济事务主管部门的审核虚有其表,环保主管部门也把头埋进沙里,农业主管部门面对农地破碎与污染,更是早就缴械了。
“中研院”没有提到农村与农地正面临着光电的新威胁。近年来蔡当局急着填补错误能源政策造成的缺电黑洞,放任“假种田真种电、假养鱼真卖电”,光电大量吞噬农地,冲击农渔村生态与风貌,绿金甚至打造了黑金新故乡,农业主管部门难辞其咎。
社论指出,另外,“中研院”直指当局长年为应付短期的政治目标,不断提出残补式政策,加深农民对当局计划补贴和福利传送的依赖,阻碍农业转型,不利于农业发展。然而,农业主管部门负责人陈吉仲的政策只有大撒币一招。如按“中研院”建议,以发展促进策略取代残补式手段,陈吉仲怎么安抚农民?以农业保险取代天灾补助津贴,农业主管部门怎么收买农民?让老农津贴回归年金制度,蔡当局怎么大内宣?而以网络连接的小区发展模式取代个别补贴式发展的计划模式,民进党又怎么绑桩(即以资源换取选票———本网注)?
社论称,其实“中研院”的政策建议书对当前农业问题的总结堪称全面,对政策方向的建议也很具体,但对农业备受政治介入与干扰,只点到为止,对当局怠职、轻纵或政策恶果的责任,也多隐而未提。然而,政治枷锁没有解开,八大解方恐怕还是沦为空谈。如果说许多农业问题的根源都在政治,那么这几年台湾地区农业发展深陷困境,更大的问题就出在陈吉仲,以及对其无限宠溺的蔡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