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5704232298

农机发展折射四川粮食生产方式之变

   2023-02-24 新华社新媒体 365 0
核心提示:今年一开春,四川省中江县回龙镇中皇寺村村民舒泽刚就一刻不得闲。他的小型农机制造厂里“锵锵”声不停,十几名工人操作着焊机、冲床、折弯机等机器,加紧制造“稻茬免耕施肥播种机”。

工人在四川省中江县回龙镇中皇寺村村民舒泽刚的农机制造厂里作业

“今年的订单不断,买农机的人越来越多。”舒泽刚说。


中江县种粮大户邱荣亮有七八台农机,其中除了本地乡镇小厂制造的农机外,也有国内大厂商生产的各类农业机器,以及从日本进口的产品。眼下春耕临近,他正加紧对农机进行维护,并准备再添置几台。


在中国农业大省四川,农机逐渐成为必不可少的粮食生产工具。中江县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陈正龙说,这得益于近年四川为农机使用打下的良好“地基”。


“四川的地理特征是‘一平二坡七分山’,农田大多是‘巴掌田’‘鸡爪田’,坡度小、连片的十分少,用农机具下地难,导致生产效益低下。”四川省农业机械化发展推广中心副主任张小军说,为解决这个问题,四川积极开展农田宜机化改造等工程,让地块实现“小变大”“短变长”“陡变缓”“弯变直”,使道路互联互通。


此外,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迅速推进,也为粮食机械化、集约化生产提供了必要条件。截至2022年,四川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5400万亩,今年还将完成425万亩新建和改造任务。


舒泽刚工厂制造的农机“体型”由小到大,见证了四川粮食生产规模扩大和生产方式发生的变化。


“以前都是小块农田,也就一亩多,为此厂里生产的是一次播4行小麦种子的微型机,用起来十分费劲儿,跟人工作业差不多,一天也就能播四五亩,干完一天活儿手痛得都拿不住筷子;现在生产的都是一次播12行的大机器了。”回忆起当年的情形,舒泽刚感慨万分。



这是1月31日在四川省宜宾市江南镇拍摄的“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核心示范区”建设现场。 新华社记者 高健钧 摄


随着中大型农机的使用,种粮大户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不断涌现。在位于四川南部山地丘陵区的宜宾市长宁县,当地鑫海农机专业合作社拥有旋耕机、播种机、插秧机、植保无人机等100多台大大小小的农机,提供的机耕、机插、机收和植保等服务覆盖了全县13个乡镇的1万余亩农田。


“我们自己还流转了800多亩土地,实现全机械化耕种。”该合作社负责人韦先海说,“去年收入达30余万元,还解决了当地不少农民想在这里种粮务工的需求。”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四川发布《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行动方案》,提出支持发展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将成都平原地区种粮大户补助标准提升至每亩90元、丘陵山区提升至每亩100元,并把中央和省级财政对粮食生产机具购置补贴比例提高到40%。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推进农艺农机融合,助力土地产业兴荣

上一篇:

毕节纳雍:农机加盟农业 农民爱上新“农具”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